四川新聞網 2025-07-31 13:55:07
高聳的煙囪在燈光中靜默,食物的香氣在晚風中彌漫。霓虹燈亮起,音樂聲流動,火鍋與燒烤的誘人氣息交織,一臺關于舊工業與新業態的夜戲,正在巴中市巴州區巴城記憶文創產業園上演。
夜幕降臨,市民們陸續涌入這個由老絲綢廠改造而成的園區,開啟豐富多姿的夜生活。
“以前這里是荒廢的廠房,晚上黑漆漆一片。現在成了周邊最熱鬧的地方,我們幾乎每天吃完飯都來逛。”市民張先生坐在園區廣場的休息座椅上,身后是川流不息的人潮。
這一切的蛻變,始于一場對工業遺存的精心喚醒。
光影讓老絲綢廠留下的煙囪水塔煥新顏
工業遺跡巧妙保留 歷史新生煥光彩
巴城記憶文創產業園的前身是巴中絲綢廠,隨著歷史進程淹沒在時代洪流中,這片占地65畝的工業遺產位于巴城南壩片區,曾沉寂多年。
2023年,巴州區委區政府基于老絲綢廠遺存工業空間,圍繞“一心、三軸、多節點”的文旅布局,推進園區全面升級改造,將這片區域打造成集特色商業、數字科技、藝術演藝、文創博覽、非遺展示等多種文化形態的多元智慧文化園區。
改造過程中,大量工業遺跡得以保留,高大的煙囪、堅固的水塔、老鍋爐房設備,以及那些充滿歲月痕跡的磚墻與工具。這些工業元素與現代藝術巧妙融合,形成獨特的時空對話。
“我們不是在抹去歷史,而是讓歷史煥發新生。”巴中市巴城記憶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友志介紹,通過科技與技術手段安裝投影設備,這些老建筑在夜晚展現出全新面貌。
巴河夜游
技術賦能更延伸至傳統空間之外。園區旁,“巴山夜語”智慧文旅項目在18公里沿河兩岸打造10余處聲光電影景點,配套水上巴士,培育“巴河夜經濟新場景”。巴城記憶文創產業園的燈光在夜色中連點成片,與巴河兩岸的夜游光影交相輝映。
霓虹點亮不夜城 多元業態聚人氣
盛夏,華燈初上時便是園區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巴州館展示地方文化,無人機研學吸引科技愛好者,VR體驗館前排起長隊,漢服體驗、圍爐煮茶、兒童游樂區等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市民在巴城記憶文創產業園拍照
據了解,巴城記憶文創產業園目前入駐商家52家,涵蓋航空航天體驗、無人機研學、數字影院等業態,形成“文化+商業+科技”的綜合消費場景。
餐飲區無疑是夜間活力的焦點。火鍋店熱氣騰騰,燒烤攤香氣四溢,特色小吃店擠滿食客。火鍋正酣,演出正濃,這里已成為市民茶余飯后休閑的好去處,也是游客體驗巴中當地生活的窗口。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底,巴城記憶文創產業園累計接待游客量已突破70萬人次,日均客流量穩定在7000人以上,高峰時日接待量更可達約2萬人次。
巴城大舞臺上市民正在表演
但巴城記憶的夜經濟魅力遠不止于美食與購物,豐富的活動更是攬客法寶。每周二至周日晚上七點半,“巴城大舞臺”的音樂聲準時響徹園區。激情四溢的歌曲演唱讓人跟著節奏盡情搖擺,熱情似火的舞蹈表演帶大家感受夏日的無限活力。
“園區每天晚上都有表演,活動形式不斷變化。”李友志介紹,除天氣原因和特殊日期外,演出幾乎從不間斷。這種線上線下全民參與的活動形式為園區聚集了人氣,起到很好的引流效果。
未來,園區還計劃引入更多文化體驗活動,比如非遺技藝現場展示、文創設計大賽等,進一步豐富夜游內容,提升游客體驗。
巴城記憶夜市街區
創新模式強輻射 全域聯動繪新圖
巴城記憶的夜經濟繁榮,正是巴中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而其成功并非孤例。巴州區商務局副局長文勇表示,截至目前,巴州區已推動巴人廣場-草壩街傳統商圈煥新,融入“九井十八街”文化記憶打造特色街巷;引導容邦萬達、王府井購物中心延長營業時間,發展24小時便利業態,推出“夜購巴州”專屬優惠;培育南灣國際、半邊街等特色美食街區,以及鄉瓣童年等新興消費場景,滿足全時段、多元化消費需求。
潮汐攤位一老板向顧客提供餐食
“這是我在這里擺攤的第二個夏天了,每天晚上七點到九點是我們生意最好的時候。”小伏在南灣國際廣場經營著一個手打檸檬茶的潮汐攤位,據她觀察,支撐起這一時間段的消費熱潮的,還有廣場上的兒童游樂場、游泳健身館、購物商超、KTV、電影院等場所。“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讓南灣國際廣場成為巴城重要的夜間消費場景。”
“夜經濟已成為拉動巴城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文勇表示,巴州區將繼續以“幸福生活八大工程”為統領,深化商文旅體融合,聚焦夜游、夜市、夜購,大力發展夜經濟,著力構建“煙火巴州·不夜巴城”新圖景,不斷釋放消費新動能。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