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觀察 2025-08-16 19:01:07
8月14日一大早,成渝中部(資陽)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地熱浪翻滾。推土機轟鳴著平整土地,工人正加緊清理場地。“清表工作剛完成,9月中旬就能完成土石方開挖,12月底要拿下基礎結構工程。”四川聯港保稅服務有限公司運營專員王清煒抹了把頭上的汗,指著藍圖上的物流港規劃,“這里未來將成為資陽跨境物流重要節點,為跨境電商提供一站式服務,把外貿的‘血管’進一步打通。”
這場建設熱潮,是資陽對“貿產融合”發展的深刻踐行——以外貿牽引產業升級,以產業支撐外貿拓展,讓“產”與“貿”如雙輪驅動。今年上半年,資陽市進出口總額完成29.88億元、增長44.9%,增長率排全省第3位。其中,出口14.56億元,排全省第13位,增速48.4%,排全省第3位。智能兩輪車出口額同比暴增340.9%,本土品牌“資牌資造”出口幾乎包攬了全市所有出口(占比98.9%),一顆顆金黃的檸檬漂洋過海,自營出口近億元、增長20.3%。
不沿邊、不靠海,資陽何以在開放浪潮中加速奔跑?答案是:以特色產業為錨,以數字技術為帆,以服務生態為舵,讓“產”的根基更穩,讓“貿”的觸角更遠。
“資陽造”口腔類產品。
精準聚焦:特色單品組成“出海艦隊”
“比總量我們不占優,但論單品,資陽特色鮮明。”資陽市商務局對外貿易科負責人表示,資陽雖整體產業體量、出口規模非全省最大,但特色產業優勢顯著。聚焦交通裝備、口腔裝備材料、紡織鞋服、安岳檸檬、智能制造五大特色產業,打造屬于資陽的“出海艦隊。”
上午10點,在四川易行時代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新工廠外的測試場地內,測試員跨上電動摩托,擰動加速把,車身如箭般竄出。“一上午要測30多臺車,丹麥、荷蘭的訂單催得緊。”公司副總經理張勇擦著汗說道。
“邊建工廠邊出口,投產就有新車型。”張勇介紹,上個月隨著新工廠的投產,廠房面積從以前的1.6萬平方米猛增到現在的7萬平方米,年產能也從6萬臺突破到滿產100萬臺的新高度。這家企業用“小步快跑”實現資陽兩輪車出口的從無到有、快速增長:2024年該公司出口11萬輛兩輪車,出口額3.18億元,占全省總量的68%;2025年上半年出口3.05億元,幾乎與去年全年持平,坐穩川內兩輪車出口頭把交椅。
智能兩輪車生產線。
在資陽,這樣的“特色快艇”不止一艘。在安岳縣的四川鑫檸樂果業有限公司,冷鏈庫里的南半球進口檸檬正待分裝。“我們此次計劃從南半球進口300條柜檸檬來滿足國內市場,每柜25噸,有20條柜已被預訂。”該公司副總經理楊春燕說道。
“光是賣檸檬已經滿足不了我們,安岳開始從‘單一主產地’向‘全球供應鏈樞紐’。”安岳縣檸檬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田景華介紹,安岳正加快打造集信息整合、貿易撮合、倉儲物流于一體的中國檸檬集散中心,結合逐步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這里將成為檸檬產業的“全球路由器”。
安岳企業準備出口的檸檬。
由此可見,資陽的“艦隊”邏輯,正是避開同質化競爭,以單品優勢構筑差異化壁壘,讓“小而精”成為突圍利器。
數字賦能:跨境電商開辟“新航道”
8月6日,四川聯港保稅服務有限公司的辦公室里,一陣歡呼打破平靜——中國牙谷跨境電商獨立站首單成交,柬埔寨客商采購了四川省菲婭醫療器械有限公司10套正畸托槽。“平臺從3月搭建到5月上線,這單是‘零的突破’!”商務貿易部副經理羅詩學難掩激動。
在網站首頁,中國牙谷全英文宣傳圖集、材料循環播放,牙科綜合治療臺、高頻手術刀等110余個產品分類清晰。這個由四川聯港保稅服務有限公司與阿里巴巴小滿科技共建的平臺,采用“1+N”抱團模式,整合了思邁歐、菲婭等11家牙谷企業資源。“中小企業缺渠道、缺人才,我們就牽頭把‘小船’連成‘艦隊’。”羅詩學表示,該平臺按照“講好牙谷故事、助力產業招商、形成商業閉環”的邏輯推進獨立站建設運營,助力中國牙谷的品牌走向國際。
中國牙谷跨境電商獨立站網站截圖。
首批合作企業已嘗到甜頭。“沒想到,入駐平臺4個月就接到外貿訂單。”四川省菲婭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虎表示,能夠與平臺公司“面對面服務”,效率直接拉滿。柬埔寨客商的訂單從接單到發貨僅用了三天時間。預計今年全年外貿訂單可達500萬元,占公司整體銷售額的三分之二左右。
另一頭,今年4月上線的全球首個口腔全產業鏈生態平臺——四川福睿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口小白”平臺,如今已吸引上千家企業入駐。該公司總經理張崇毅指出,當前口腔行業存在醫生找產品難、廠商拓渠道難的問題,核心是信息鏈斷裂。口小白將廠家、消費者、供應商整合到一體,讓醫生采購時能“貨比三家”,讓廠商通過平臺直接觸達全球需求端。這在傳統模式下幾乎不可能,而該平臺的落地可以直接賦能中國牙谷本土企業“出海”。
“口小白”電商平臺示范基地。全媒體記者 張建攝
如今,資陽正大力培育發展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外貿新業態。圍繞交通裝備、鞋服、食品、口腔、農產品等主導產業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帶,推動打造跨境電商孵化中心,支持福睿醫療、牙易在線等本地制造業企業、傳統貿易型企業建設專業類跨境電商服務平臺,推動全市跨境電商再發展。
服務護航:“五務體系”構筑“強生態”
上午11點,正在放高溫假的四川省四通車輛制造有限公司車間內靜悄悄,副總經理蔡群峰辦公室卻鼠標鍵盤聲不斷,緊盯企業電商平臺。“每天都要隨時看看我們的平臺,看有沒有‘新朋友’。”蔡群峰笑著說道。從“害怕上當受騙”到半年拿下400萬元訂單,企業的轉變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扶上馬、送一程”。
“最初我們對開展外貿業務一竅不通甚至有所排斥,害怕上當受騙。”蔡群峰表示,去年政府部門積極引導企業開展外貿業務,不僅組織了多場涵蓋出口退稅、報關的外貿知識培訓,還牽頭帶領企業參加中非經貿博覽會、中國汽車摩托車品牌出海非洲采供資源對接會等各類國際展會,為企業出海增強信心。
由此,企業開始從今年1月開始投資40多萬元用于搭建電商平臺,成立專門的外貿部門,進行海外市場拓展。目前該公司已與莫桑比克的SIR 集團簽約近400萬元訂單,還計劃合作建設組裝基地,從“產品出口”轉向“產業扎根”。“現在每一單外貿訂單利潤都比國內訂單高出約20%,說明我們的選擇沒錯。”蔡群峰說道。
非洲客商參觀車間生產。受訪企業供圖
要讓企業安心“走出去”,還需兜好風險底。在四川省維記果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蔣昌維翻出一份賠付單:今年發往印尼的貨物遇客戶拒付,通過中信保1個月就獲賠了60多萬元。“以前每年遇到這種情況都只能認栽,一年損失幾十萬元,現在有政府推薦的保險托底,敢接大訂單了。”蔣昌維表示,風險有人兜,才是外貿企業真正的“定心丸”。
維記果業的賠付單。受訪企業供圖
這樣的“護航”來自資陽構建的“五務”服務體系。市商務局聯合市稅務局、市外匯管理局、內江海關、中國信保四川分公司建立“關務、稅務、匯務、運務、保務”為一體的“五務”服務體系,動態解決通關報關、出口退稅等20余項企業訴求,分類組織水果、國企、跨境電商等外貿專題培訓8次。并推動市政府與中國信保四川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設立資陽工作站,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防風險、拓市場等作用。
“外貿不是企業單打獨斗,需要生態支撐。”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通過培育外貿新業態、打造開放平臺、壯大特色單品、強化雙向互動這“四項”措施,持續擴大外貿規模,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資陽,沒有海港的巨輪鳴笛,卻有無數“快艇”破浪——電動摩托駛向歐洲,檸檬串聯起南北半球,牙椅通過屏幕抵達東南亞,環衛車開向非洲。資陽的實踐證明,找準特色、精準發力,用“快艇艦隊”的靈活與韌性,同樣能駛向全球市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