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0 14:23:55
王寧表示,今年希望營收能夠做到200億元,但是感覺今年應該300億元也很輕松。
每經記者|畢媛媛 每經編輯|程鵬
8月19日晚,泡泡瑪特發布2025年半年報,多項指標再創新高。財報顯示,上半年泡泡瑪特營收為138.8億元,同比增長204.4%;經調整凈利潤為47.1億元,同比增長362.8%。半年營收突破百億元,凈利潤超2024年全年。
8月20日,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舉辦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泡泡瑪特創始人、CEO王寧在業績會上表示,集團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業績,但相比數據,自己更關注集團增長的健康度,更關注大數據增長背后的小數字。
王寧稱,今年國內上半年增長很快,但泡泡瑪特沒有激進開店。王寧表示,相較于數據自己也更關心LABUBU成為世界級IP背后的意義,當LABUBU成為世界級IP以后,這個IP的價值挖掘才剛剛開始。他表示,LABUBU作為一個符號化的IP有許多可以挖掘的品類、開發的方向,但產品開發還是會相對克制。
王寧表示,今年希望營收能夠做到200億元,但是感覺今年應該300億元也很輕松。雖然業績的增長是非常重要,但是對于整個公司來講,健康度也很重要。“希望盡量滿足需求的同時能更靈活,得益于直營化的體系,我們反應速度和應對能力比較強。”王寧在回應供應鏈問題時稱,會關注健康度和柔性的管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績會現場看到,王寧從口袋里拿出本周即將發售的mini版LABUBU,并表示未來LABUBU產品會適用于更加多元化的場景。“大家除了可以將LABUBU掛在包上,還可以掛在手機上,相信新品能夠成為非常受歡迎的超級爆款。”
談到產能問題,發布會上,泡泡瑪特供應鏈中心總裁袁俊杰表示,以毛絨玩具為例,現在一個月的產能是去年同期的十倍以上,現在是3000萬只左右。
泡泡瑪特首席運營官司德在發布會現場表示,目前毛絨產品的需求仍然太大,目前仍在追產能的階段,這是重點方向。在滿足基本毛絨需求情況下,會逐漸加大材料創新。
財報顯示,從IP分類,2025年上半年,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營收48.1億元,同比增長668.0%,占比34.7%。除此之外,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營收均突破10億元。另外,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毛絨品類營收61.4億元,收入占比首次超過手辦品類。
“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家族里面,還有很多值得深挖的IP。”談及IP是否處于可持續化階段時,王寧回應稱:“泡泡瑪特是一家平臺化的潮流公司,旗下每個IP各具特色,單一收入IP占比大,并不意味著公司經營不健康,更多元化的IP證明泡泡瑪特能將更多資源投入到不同的IP身上。LABUBU從中國出發,成為世界級IP,可開發的方向很多,LABUBU的應用場景也非常豐富。”
王寧還在會上表示,隨著泡泡瑪特在全世界各地開越來越多的線下門店,除了運營團隊的擴充,還希望在不同地區增加藝術家發掘和服務的團隊。
聯席首席運營官文德一表示,未來泡泡瑪特將聚焦中東、南亞、中南美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為泡泡瑪特打開更多增長空間。同時,將繼續在法國巴黎、澳大利亞悉尼、意大利米蘭、美國紐約等核心城市推進旗艦店及旅游零售門店的布局,打造具有高影響力的標桿門店,比如計劃在卡塔爾多哈機場開出中東市場第一家門店。
目前,泡泡瑪特海外門店共有140家,預計年底海外會超過200家門店。2025上半年,泡泡瑪特中國營收82.8億元,同比增長135.2%;亞太營收28.5億元,同比增長257.8%;美洲營收22.6億元,同比增長1142.3%;歐洲及其他地區營收4.8億元,同比增長729.2%。四大區域業績均實現超三位數增長,美洲增速超十倍,國際化戰略迎來首輪爆發。
泡泡瑪特在中國內地的會員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國內地累計注冊會員總數從2024年12月31日的4608萬人增長至5912萬人,新增注冊會員1304萬人。2025年上半年會員貢獻銷售額占比91.2%,會員復購率為50.8%。
除原有核心業務外,泡泡瑪特正在大力拓展的飾品、樂園、積木等創新業務也深受市場關注。
“我們對IP的多元延展充滿信心,同時也在持續深化市場對泡泡瑪特樂園的認知。”王寧表示,盡管今年上半年為了升級關停了樂園大約50%的面積,但客流量和收入均超過了去年全年,未來樂園還會不斷地進行優化,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此外,王寧還透露,泡泡瑪特城市樂園二期規劃面積將較一期擴大一倍。
盤面上,泡泡瑪特一度漲超13%,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突破4000億港元。截至發稿,股價漲幅回落至9.19%,報306.6港元,市值為4117億港元。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畢媛媛
編輯|||程鵬 杜恒峰
校對|段煉
封面圖片來源: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