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廣安:政府搭臺、模式創新、新農人助力!農業社會化服務讓農戶輕松種糧

魅力廣安 2025-08-20 21:11:57

8月以來,廣安市各地水稻陸續收獲。田間地頭,收割機轟鳴作業,運糧車穿梭不息,烘干設備高效運轉……一幅幅豐收畫卷的背后,正是廣安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在農業生產中“挑大梁”的生動縮影。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指由政府公共服務機構、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的一系列貫穿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綜合性服務。近年來,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廣安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日臻完善,成為護航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政府搭臺強服務

農民種糧少憂煩

“以前種地,從育秧到賣糧得忙上半年。現在只需打通一個電話,農機上門耕、無人機打藥、烘干加工全不愁!”8月17日,岳池縣茍角鎮種糧大戶王煒站在自家稻田邊,望著遠處正在作業的收割機開心地說,“通過全程社會化服務,每畝節省工費120元,加工增值每畝多賺50元,10畝地一年就多掙1700元。”

王煒感到滿意的這件事,源于岳池縣成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依托岳池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糧油加工園,該服務中心建設農機中心、烘干中心、倉儲中心、加工中心、大數據中心,組建農機協會,全縣143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參與,有效解決“誰來服務”的問題。

在這里,種糧戶能享受到“一條龍”的農業服務——360余臺(套)農機提供耕、種、防、收全流程服務,年耕地服務面積5萬畝次;6臺烘干機,日烘干最高200噸稻谷,解決陰雨天氣晾曬難題;4座現代化糧庫,可儲存稻谷7000噸;大米加工線日加工150噸稻谷,幫農戶把稻谷變成品牌米。

服務提質增效,更離不開科技支撐。在岳池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內,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土壤墑情、病蟲害預警等數據。通過數字農業集成服務平臺,布局26個數據監測點、48個高清攝像頭、21臺北斗農機管家終端,工作人員在辦公室操作便可“一鍵掌握”田間數據,讓1.2萬畝糧油基地“看得見、管得準”。

這套“中樞指揮+智能監測+全鏈服務”體系,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升級版”,實現糧食作物各環節智能化操作、數字化分析,改寫著“看天吃飯”的傳統農耕模式。

從岳池縣看廣安市。針對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壯年勞動力越來越少,請工難、用工難的問題,廣安出臺《廣安市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實施意見》,制定15項措施,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明確到2027年廣安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達到1000家,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每年超200萬畝次。

同時,廣安搭建“線上+線下”服務平臺,用好四川農經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塊功能,全面掌握廣安市農業社會化體系建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等情況;線下,各縣(市、區)已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布局縣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片區農業社會化服務分中心、鄉鎮農業社會化服務站、村農業社會化服務協辦員,全方位服務農民,讓種糧更輕松、收益更可觀。

創新模式優供給

農戶托管心放寬

眼下正值秋收時節,在鄰水縣袁市鎮,不少農戶卻安心當起了“甩手掌柜”。

這份安心來自獲得市場認可的專業化服務。2016年起,鄰水盛世種植專業合作社推行“輕土地流轉,重服務品質”的模式,通過農戶土地入股、合作社專業運營、村集體協調保障的三方協作機制,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

近段時間以來,合作社負責人方智勇十分忙碌:調度機械、收割稻田,運輸稻谷、及時烘干,包裝新米、鎖鮮上市。

“秋收時節,就是要和時間賽跑。”方智勇說,從8月7日開始收割,烘干機每天不停歇,合作社的員工也是連軸轉。

“農戶把土地交給合作社,我們提供種、耕、收、管、銷一站式服務。”方智勇介紹,收取托管費后,合作社保證整村畝均800斤最低產出,超產部分由農戶、村集體、合作社按比例分紅。

相比自種或流轉,托管模式畝均產量更高、成本更低、效益更好。“以前,家里幾畝地零碎分散,耕種、收割、打藥全靠人力,一年到頭落不下啥;現在,土地托管給合作社,不僅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畝產量,自己還可以出去打工,增加經濟收入。”村民章玉容說。

目前,除流轉的3400余畝基地之外,該合作社“全程托管及社會化服務”面積7.8萬余畝,涵蓋鄰水、華鎣、重慶長壽、渝北等地。

由單家獨戶辛苦勞作到專業化服務協同作戰,“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有了新答案。

近年來,廣安在穩定農業公益性服務機構的基礎上,加快培育專業公司、農民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著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專業服務能力和帶動農戶能力,鼓勵各類服務主體參與縣鄉村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運行。

同時,推廣“服務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服務組織+農戶”“服務組織+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戶”等服務模式,探索建立集生產、供銷、信用為一體的為農服務組織,引導農戶廣泛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有效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

截至目前,廣安市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810個、農業服務專業戶2260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218.21萬畝次,生產托管服務對象23.68萬戶。

“新農人”田間發力

種地輕松效益添

無人機飛手、農機手、帶貨主播、農場主……當前,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催生了一批新職業,越來越多鄉村新農人投身其中,成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中堅力量。

8月19日,廣安區石筍鎮鰲山村的稻田里,農機手孫亞軍正駕駛聯合收割機作業。金黃的稻穗被卷入機器,收割、脫粒、粉碎稻稈、裝車,一塊稻田很快就收割完畢。

“就機械化收割而言,一臺機器效率遠超人工。”孫亞軍說,自己駕駛的聯合收割機可以一次性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作業質量好、降低生產成本、節省勞動用工等優勢,“最近需求量大,每天都要連軸轉。”

在水稻生長關鍵期,飛手周江恒需用無人機為2000畝農田完成施肥作業。“無人機一次裝載70升肥料,單次作業20畝,效率是傳統方式的10倍以上,500畝地一天就能完成。”周江恒說,更重要的是,噴灑更均勻,每畝可節省20%的肥料,也更環保安全。

“隨著大家對農業機械化的接受程度提高,活兒多了起來,收入也更可觀。”周江恒介紹,一年到頭,要使用無人機完成地塊測繪、飛防消殺、作物監測、播撒噴灑等農作物管護業務,能掙10萬元以上。

孫亞軍、周江恒,都是廣安戴星家庭農場的成員。而農場主宋輝,已從返鄉創業青年成長為萬畝農田的“守護者”。宋輝組建的農機服務隊,在農忙時為周邊3000余農戶提供服務,幫助農戶每畝節省成本130元,同時增收240元。

從過去的小農戶經營,到如今服務帶動的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蓬勃發展有效保障了糧食安全。如今,廣安市各地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質擴面,正在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新引擎,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欧美国产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免费 | 日本按摩高潮s级中文片 | 亚洲激情国产激情在线 | 一本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