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5-09-18 19:30:11
9月初,西香高速元寶樞紐地下互通D匝道隧道順利實現進洞施工,標志著該項目建設正式邁入全面施工階段。這座修建在大山“肚子”的“立交橋”,被WRCA(世界紀錄認證公司/機構)認證為“世界最大規模山區高速公路全地下互通(在建)”,是西香高速九大超級工程之一。
從西昌延伸至香格里拉(四川境)的西香高速,是一條“世界級”超級高速。它單公里造價約2.51億元,全線9大超級工程,個頂個擁有世界級建設難度。
近日,記者來到西香高速建設現場實地探訪。
西香高速瀘沽湖特大橋效果圖。受訪者提供
必須要上難度嗎?
一座大橋16次選址,逼出三項“世界紀錄”
早在2011年,西香高速便啟動了規劃設計,因為建設難度大、投資高,招商一度陷入僵局。直到《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將G7611線都勻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納入規劃,作為其中的一部分,西香高速項目才得以重啟。2022年項目正式開工,目前全線進入大規模施工階段。9月初,記者跟著西香高速橋梁技術負責人、四川公路院橋梁分院副總工程師蔣建軍再次來到建設現場。
瀘沽湖特大橋,是全線規劃中的重頭戲。橋梁全長1952米,主橋為單跨跨徑1680米的鋼桁梁懸索橋,擁有三項“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徑空間纜懸索橋、山區世界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世界最大U型隧道錨。
作為全線“世界級”頭銜最多的工程,瀘沽湖大橋選址頗有些“被逼無奈”的意味。“既面臨不良地質結構的挑戰,又要考慮施工成本和造價,還要兼顧交通轉換的便利性。”蔣建軍說,大橋緊接西香高速的“轉折點”,從西昌一路延伸過來的高速路,在這里分叉,主線繼續向西直抵瀘沽湖,支線則向北通向木里。
西香高速瀘沽湖特大橋與地下互通關系圖。受訪者提供
瀘沽湖特大橋是蔣建軍心中的“小15”。他和團隊在16個橋址中選出這座15號橋。規劃后期,在進入決賽圈的14、15、16號橋中,15號橋接元寶樞紐地下互通的搭配,通過“明橋+地下立交”的組合,可為交通轉換減少繞行6.8公里,節約用地約33畝。14號、16號跨度短、建設難度也更小,但一個繞行路程過長,一個不具備施工條件,最終逼出瀘沽湖特大橋這一“世界級”工程。
西香高速全線的九大超級工程,無一不是在極限中選址。木里支線,全長33.61公里,橋隧比高達99%。這條線上的理塘河特大橋又是一個“不可能為之”的工程,在地形陡峻、地質復雜、生態敏感、無人區施工的難題下,橋梁設計采用了無塔懸索橋這種新型懸索橋結構,橋長世界第一,工人和物資都通過纜車運到對岸。
理塘河特大橋,纜車運送工人到對岸施工。
西香高速的九大超級工程包括三橋五隧一互通,“三橋”中除了瀘沽湖特大橋、理塘河特大橋外,雅礱江特大橋的組合橋面板也是懸索橋的首次應用。“五隧”包括西昌隧道、鹽源隧道、棉椏隧道、木里隧道、長柏隧道,均為10公里級超特長隧道。
一條高速9個“世界級”工程,在高速公路建設史中極為罕見。
九大超級工程示意圖。受訪者供圖
難題怎么解?
用創新挑戰“不可能”,以“智慧”打造品質路
修建“世界級”高速,需要“世界級”的技術。
瀘沽湖特大橋橋區地形陡峭,橋址巖層風化嚴重,這給隧道錨固定出了個大難題。瀘沽湖特大橋是一座鋼桁梁懸索橋,把它想象成一張吊床,兩端需要牢牢固定才能承重,隧道錨就是承受主纜拉力鋼鐵地基。
“以往的隧道錨像兩只楔子插進山體里,但這里的巖石比較軟,下錨的位置正好是有條斷裂帶,常規隧道錨難以受力。”蔣建軍說,多次研究后,團隊想出了U型隧道錨的設計,它就像兩只手臂,給軟裂的山體一個“熊抱”,不僅節約20%混凝土,還能避免大開大挖引發地質災害,利用自鎖效應將7萬噸主纜拉力均勻地傳遞到地基,拉力越大,錨固越穩。
西香高速瀘沽湖特大橋U型隧道錨效果圖。受訪者提供
瀘沽湖特大橋橫跨臥羅河,橋面到水面落差高達500米,河谷的季風對這座世界最長的懸索橋又是一重考驗。懸索橋索塔通常用鋼或混凝土建造,但鋼塔貴,混凝土塔笨重抗震差。瀘沽湖特大橋給出一個新答案——以人體骨骼為靈感,采用鋼管鋼箱構成“骨架”,混凝土填充成“肌肉”,既能抗風,抗震性能較傳統混凝土橋塔提高約30%。施工中也有創新,鋼骨架由工廠預制,現場像搭積木一樣拼裝,如此一來,還能大幅節約工期。
瀘沽湖特大橋,主塔像搭積木一樣在空中搭建。
腦洞大開的設計在全線九大超級工程中都有體現。元寶地下樞紐互通,把立交“搬”到了大山“肚子”里。西香高速元寶樞紐互通項目經理李欣旺介紹,施工中,幾乎囊括了隧道工程施工全部施工方式及工藝工法,開挖方法多達11種,工程結構類型多達36種,堪稱隧道開挖的“工法博物館”。
元寶互通。
在目前全國在建第四、全省第二長隧道——全長14.15公里的鹽源隧道,屬于特長隧道、低瓦斯隧道,地勢艱險陡峭、地質條件復雜。為此,蜀道集團科研團隊聯合鐵建重工集團,歷時7個月,研發出專用于險要山嶺隧道掘進的特大型TBM“蜀暢1號”,專用于險要山嶺隧道掘進,通過超前TBM平導洞,將主洞劃分為若干段短隧道,實現“長隧短打”,將建設工期由7年縮短為4年。
鹽源隧道。
“一切施工盡在掌握。”來到西香高速的調度指揮中心,大屏幕上施工進度一目了然,一鍵操控無人機,管理人員仿佛裝上“千里眼”,AI助手、試驗室等多個模塊輔助,可實時同步項目建設各環節試驗數據,可輔助對不合格情況的倒查追溯管控,這是一條創新路,更是一條“智慧路”。
西香高速建設管理一體化平臺。
路一定要修嗎?
高速公路編織成網,大涼山邁向“高速時代”
西香高速有多難?一組數據最為直觀:項目橋隧比73.4%,其中橋梁131座,隧道32座。概算總投資587.38億元,單公里造價約2.51億元。它是四川省內最偏遠、由單個項目公司管理的單體投資體量最大、建設管理難度最大的在建高速公路。
造價高,難度大,修高速有意義嗎?
在瀘沽湖畔,記者找到了答案。“我們天天盼這條路,不僅會有更多的游客過來,我們自己的生活也方便很多。”喇建莉在瀘沽湖開了一家民族服飾小店,作為省級摩梭人服飾非遺傳承人,她把現代時裝元素和民族傳統結合,開發了不少輕民族風單品,比如披肩、小挎包等,深受游客喜愛。她告訴記者,游客在路上花了太多時間,在瀘沽湖的行程必然縮短,深度游做不起來,服裝的體驗式消費自然也受影響。“我平時也需要從外地進貨,布料、配件寄過來都要一個多星期,急單只能放棄。”道路制約物流,也限制了當地產業的發展。
西香高速建成后,將結束鹽源、木里兩縣不通高速的歷史,共同融入西昌“2小時交通圈”。成都7小時跑攏瀘沽湖,將不再是夢想。
“西香高速是G7611國家高速公路都勻至香格里拉的重要組成路段,貫穿云貴川三省,是攀西經濟區便捷溝通相鄰省份,打通對外通道的主要經濟干線和主要出入口公路通道。“西香公司副總經理陳顯福表示,它也是一條旅游高速路,連接了西昌、瀘沽湖、香格里拉等旅游景區。涼山州的旅游資源可以通過西香高速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形成黃金旅游走廊,對改善民族地區交通運輸條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區域優勢資源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涼山而言,西香高速建成后將與宜攀、西昭、昭普等多條高速公路一起,構建起“多高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據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建管處、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是涼山州高速公路建設的高峰期,目前在建高速有8條,分別是樂西高速馬邊至昭覺段,宜攀高速屏山新市至金陽段、金陽至寧南段、寧南至攀枝花段,西昌至昭通、西昌至香格里拉、西昌至寧南、會理至祿勸高速公路;今年新開工高速有3條,分別是金口河至西昌、攀枝花至鹽源、昭覺至普格高速公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