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3 09:57:43
消息面,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將向OpenAI投資最高1000億美元,并為其提供數據中心芯片。光模塊CPO概念開盤拉升暴漲,通信ETF(515880)大漲超4%。
近期在光模塊的持續強勢行情下,光模塊占比50%的通信ETF(515880)成為市場上最受矚目的產品之一。截至寫稿,通信ETF年內漲幅超105%,仍居A股ETF漲幅第一。從規模來看,截至9月22日,通信ETF規模超117億元,是通信行業中規模最大的ETF。
消息面上,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將向OpenAI投資最高1000億美元,并為其提供數據中心芯片。
消息稱,該協議將促使英偉達最早于2026年底開始交付芯片,協議涉及兩筆獨立但相互關聯的交易。OpenAI將以現金方式向英偉達購買芯片,而英偉達則會通過投資獲得OpenAI的非控股股份。英偉達對OpenAI的首批100億美元投資將在兩家公司就OpenAI采購英偉達芯片達成最終協議后啟動。
兩家公司已簽署一份意向書,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計劃為OpenAI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部署至少10吉瓦算力的英偉達芯片。雙方目標在未來幾周內敲定合作細節,首個部署階段預計于202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按照黃仁勛的指引,每1GW產能就代表500億美元的支出,10GW 也就意味著5000億美元的支出。按照功率測算10GW 的 AI 數據中心容量相當于 400-500 萬塊 GPU,等于英偉達 25 年全年的總出貨量。
隨著數據中心投入和算力競爭加劇,近期科技巨頭間已經達成一系列此類合作協議,例如微軟多年來對OpenAI的持續投資,以及上周英偉達與英特爾達成的人工智能芯片合作協議,此次英偉達與OpenAI的合作便是其中之一。
從資本開支角度看,全球AI正處上行通道。全球最大的玩家無疑就是北美的頭部云廠了。2025Q2,北美四大云廠商資本開支總計958億美元,同比增長64%,持續保持高增態勢。四廠對后續季度以及全年展望樂觀,其中谷歌和meta上調了今年指引。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所
云廠商對資本開支的激進投入,如果說2023年以及2024年是因為信心的話,那么走到現在,就是因為他們真的嘗到了甜頭。以谷歌為例,谷歌云2025Q2收入136億美元,同比增長32%,訂單擠壓飆升。AI除了讓云廠商的傳統業務收入迅速增長之外,還為他們帶來了新的市場。2024年的時候,谷歌旗下DeepMind團隊CEO Demis Hassabis和John Jumper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獲獎理由是“蛋白質結構預測”。這無疑是AI在學術界的一次大展拳腳。2025年來,谷歌AI加速發展,除了Gemini2.5系列模型在文本類模型中大放異彩之外,近期走紅的Genie3、nano Banana彰顯了谷歌在圖像、視頻領域的實力。站在當下,我們幾乎可以確定,AI的商業模式已經跑通,接下來,它或許將開始加速,真正開始向各行業滲透。
我們旗幟鮮明的看好AI產業趨勢,AI目前北美云廠商的閉環已經形成,業績端高速增長已經可以反哺資本開支擴大,算力仍然供不應求。英偉達預測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支出將達到3-4萬億美金,目前仍有數倍增長空間,需求明確。國產算力方面,半導體產業鏈持續攻關,突破生產障礙的同時擴產持續推進,國產算力大規模放量已在前夜。
展望后市,AI產業趨勢明朗,明年ASIC也會貢獻較大的增量,加上GPU本身仍在快速增長,AI芯片層面仍有快速增長。在目前A股流動性持續寬松,市場大盤表現良好的背景之下,AI有幾個明顯的優勢:
(1)產業趨勢明確,商業模式已經跑通。北美云廠商的閉環已經形成,業績端高速增長已經可以反哺資本開支擴大,同時AI業務發展短期內算力仍然供不應求。國內發展節奏有望持續跟進。
(2)市場規模較大,且對于部分環節目前市場規模二階導仍為正數,估值支撐較強。北美四家云廠商第二季度單季資本開支合計逼近千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超過60%。一方面,GPU的放量規模持續擴大,另一方面,技術密集度提升持續推高算力產業鏈零組件價值量,目前部分環節市場規模增速(注意是增速,不是絕對值)仍未見頂。
(3)產業邊際變化明顯,國產算力加速跟進。北美算力方面,GPU放量帶動了半導體產業鏈共同成長。國內方面,半導體產業鏈持續攻關,突破生產障礙的同時擴產持續推進,國產算力規模放量已在前夜。
(4)A股優質資產重估,AI產業鏈或成首要關注點。目前,北美算力帶動相關環節業績高增,國產算力相關的半導體產業鏈條代表我國工業生產的最高水平,有望享受重估紅利。
在海內外算力基礎設施持續投入的背景下,光模塊市場有望維持高景氣度。截至9月22日,通信ETF(515880)規模超117億元,“光模塊+服務器+銅連接+光纖”占比超過77%(截至8月29日),良好的代表了算力硬件的基本面。其中,光模塊占比50%,可以關注相關布局機會。
沒有股票賬戶的投資者可以關注通信ETF聯接基金(聯接 A:007817;聯接 C:00781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