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4 14:06:51
近年來,全球超豪華車市場低迷,多數品牌銷量下滑,在中國市場尤甚。蓮花集團CEO馮擎峰接受采訪時表示,超豪華品牌要堅持核心調性,加大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投入。蓮花新車通過數字化底盤等多項技術強化操控基因。他還強調,蓮花不會為短期市場妥協產品邏輯,堅持4至5年產品開發周期,拒絕“市場即試驗場”。
每經記者|孫桐桐 每經編輯|余婷婷
近年來,全球超豪華車市場整體較為低迷,市場增長乏力,特別是在中國市場,超豪華品牌普遍遭遇困境。根據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披露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賓利在華銷量為884輛,同比減少20%;勞斯萊斯在華銷量為289輛,同比減少23%;法拉利在華銷量為300輛,同比減少14%;蘭博基尼在華銷量為157輛,同比減少39%。
“全球來看,超豪華品牌的市場需求沒改變,但中國市場變化很大。一方面是中國自主品牌崛起,它們能提供更多情緒價值,還配‘冰箱、彩電、大沙發’,同時大力宣傳智能化;另一方面,很多超豪華品牌雖然產品本身很棒,但缺少對用戶情緒價值的深度挖掘,這是超豪華品牌需要向自主品牌學習的地方。”日前,蓮花集團CEO馮擎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超豪華品牌應堅持核心調性
在馮擎峰看來,超豪華品牌還是要堅持核心調性,這是品牌的根基;必須堅持在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上進行投入,因為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投入。
對蓮花跑車來說,操控就是品牌根基。9月21日,蓮花跑車新款EMEYA與ELETRE迎來上市,兩款車型起售價分別為53.8萬元與55.8萬元。新車通過數字化底盤提升駕控體驗,并搭載純電量產主動雙層尾翼、主動穩定桿、主動后輪轉向等多項獨家技術,進一步強化蓮花跑車的操控基因。
“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操控,這是永遠不變的追求。通過智能化讓底盤實現有機統一,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讓舒適性和操控性能達到完美統一’,我認為這始終是蓮花的核心競爭力。”馮擎峰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蓮花新車發布會現場還打造了“駕控街區”,集中展示來自歐洲、美國、日本、中國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性跑車,包括法拉利458、保時捷911GT3、阿斯頓·馬丁DB11、雪佛蘭科邁羅、豐田AE86、馬自達RX-7、日產GT-R、蔚來EP9、領克03+TCR Cyan、蓮花EVIJA等。
馮擎峰表示,展示這些跑車的核心目的就是致敬原創精神。“中國汽車工業應該拿出能讓全世界為之震驚、值得全世界尊敬的原創作品。我們要致敬這些推動技術創新的車型,核心目的是希望激發中國汽車品牌更多的原創意識,愿意去創新、去創造,而不是只靠抄襲、平替、價格‘內卷’來搶占市場份額。”馮擎峰說。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國豪華車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調整,一些品牌在電動化轉型中面臨價格體系松動、銷量增長乏力等挑戰。馮擎峰認為:“超豪華品牌需在‘電動、豪華、高價’三者間找到平衡點。比如我們的車型定價從100多萬元調整到80多萬、90多萬元,就是在嘗試平衡。”
拒絕“市場即試驗場”
在電動化浪潮席卷汽車業、超豪華品牌集體承壓的當下,蓮花跑車能否在操控基因與市場現實之間找到生存空間,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今年要實現盈虧平衡確實有難度。未來會推出一款D級SUV,明年推出插混車型,跑車是我們品牌的DNA,我們會繼續在跑車領域持續發力。只要年銷量能達到3萬輛就可實現盈虧平衡,我們正在穩健推進該目標。”盡管盈利承壓,馮擎峰仍強調蓮花不會為短期市場妥協產品邏輯,蓮花跑車并未跟隨行業陷入“配置內卷”。
馮擎峰指出,市場雖追捧“冰箱、彩電、大沙發”,但蓮花堅持“性能優先”的底層邏輯。“我們不做選擇題,既要操控也要舒適。”他表示,新款車型搭載的主動穩定桿、后輪轉向、智能底盤等均圍繞駕控體驗展開,而非單純堆砌舒適性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下車企普遍壓縮研發周期、追求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蓮花跑車仍堅持4至5年的產品開發周期。
“我們也很想去挑戰兩年做出一輛車,但真的做不到。所有工程師把流程全梳理后,最后給我的結論是‘就是造不出來’。因為我們要做的試驗更多,必須做完所有試驗才能把車投到市場。我們永遠不會把市場當試驗場,只有自己把試驗做透、做好,才會把車推向用戶。所以我們兩年開發不出車,哪怕有幾十年造車經驗,也完全沒這個能力。”馮擎峰表示。
他批評部分車企壓縮測試周期,導致問題在用戶端爆發,呼吁中國建立類似歐美的過程認證或追溯機制。“我認為,中國除了做產品的形式認證,還應該增加過程認證,看具體做了什么試驗、流程是否完整等。或者學習美國讓車企做出承諾,一旦出現問題會啟動完整的可追溯系統,否則企業將面臨滅頂之災,這種模式下沒人敢造假。”馮擎峰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