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7 22:03:38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陳 星 王可然
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目前,債市整體運行良好,人民銀行將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
浙商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廖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央行買賣國債核心指向調節流動性,可以作為一種流動性管理方式和貨幣政策工具儲備。

楊靖制圖
廖博提示,央行買賣國債主要是作為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的一個補充,公開市場操作本身是數量型工具,定位于調節基礎貨幣總量,并不代表貨幣政策松緊方向。
利于增加中長期流動性
潘功勝說,去年,人民銀行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在二級市場開始國債買賣操作。這是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增強國債金融功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定價基準作用、增進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相互協同的重要舉措,也有利于我國債券市場改革發展和金融機構提升做市定價能力。實踐中,人民銀行根據基礎貨幣投放需要,兼顧債券市場供求和收益率曲線形態變化等情況,靈活開展國債買賣雙向操作,保障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潘功勝表示,今年初,考慮到債券市場供求不平衡壓力較大、市場風險有所累積,人民銀行暫停了國債買賣。目前,債市整體運行良好,人民銀行將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
廖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2024年8月,央行正式推出二級市場國債交易,將其定位于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和流動性管理工具,與其他工具綜合搭配,提升短中長期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他說,央行買賣國債核心指向調節流動性,可以作為一種流動性管理方式和貨幣政策工具儲備。
今年初,政府債券市場持續供不應求,央行決定,2025年1月起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并表示后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
從債券供給角度,中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趙詣分析,今年以來,國債和地方債發行量明顯增加。年末地方政府債動用結存限額,寬財政繼續發力的環境下,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既有效配合財政端發力,也有助于穩定債市利率運行。
趙詣說,從全年看,政府債供給整體高于往年同期,央行恢復國債買賣,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中長期流動性供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強化央行對債市收益率曲線的引導,保障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與量化寬松有本質區別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財政部與央行聯合工作組召開第二次組長會議,就金融市場運行、政府債券發行管理、央行國債買賣操作和完善離岸人民幣國債發行機制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廖博指出,從法律制度安排來看,買賣國債可以成為公開市場操作的必要補充,現行制度也是允許的。中國人民銀行法提出,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這是指央行不得在一級市場直接認購國債,但該條款并不排斥其在公開市場買賣國債。前述法律還指出,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當央行在二級市場購入國債時,相當于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資金同步流入金融機構,將增強其信貸投放與資產配置能力,進而推動信貸規模擴張,有效增加穩定的長期資金供給,為實體經濟注入增長動能。
廖博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央行買賣國債和以美聯儲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貨幣當局實施的量化寬松(QE)有本質區別。量化寬松通常發生在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用盡的情況下,比如政策利率接近0時,貨幣當局被動大規模單向買入國債來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我國央行買賣國債主要是作為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的一個補充。”廖博說。
針對當前債市,廖博指出,考慮到年內進行大規模促進消費的概率較低,10年期國債利率預計將在震蕩過程中下行至1.6%附近。
趙詣指出,隨著國債買賣操作恢復,國債收益率曲線將更加平穩,期限利差有望收窄,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有效下降。
封面圖片來源:楊靖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