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光伏的“光復”時間。
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6條頗具針對性的新政祭出,從補貼模式、產業布局、電量收購等方面支持光伏。此前決策層遲遲未出的度電補貼,也終于落地。
毋庸置疑,一場圍繞光伏業的救贖戰已打響,而中歐光伏貿易戰已有三個回合。那么,“雙反”之下的光伏業這一次能否絕處逢生?
6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6項措施支持光伏產業,其中新能源基金擴容、光伏度電補貼等備受市場關注。
近年以來,受歐美市場貿易保護、國內市場應用不足等影響,我國光伏產業存在產能過剩、經營困難等問題。為此,國務院將“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保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
昨日(6月16日),賽迪智庫光伏研究所一名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想要順利擴容新能源基金,最簡單的思路是提高電價附加收入的征收額,但由此帶來的電價上漲將給行業帶來較大影響。因此,“可以征收資源稅”,通過資源稅改革令光伏產業受益。【詳細】
歐盟對華光伏“雙反”局面愈演愈烈,中國政府也隨即展開“營救”,對此,企業不應盲目樂觀。
國務院在上周五出臺六項措施支持光伏行業發展,其最后一項明確,“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優做強,抑制產能盲目擴張”。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自去年底以來的“保大棄小”策略仍然會延續。
彭博新能源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晶硅組件產能60.3GW,其中來自中國的產能就高達40GW,占全球的2/3。而當年,全球光伏的裝機容量僅有30.5GW。
國內巨大產能背后,是各地林立的小企業。【詳細】
5月底,天威四川硅業在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一筆1.45億元的貸款到期,6月1日,該企業宣告貸款逾期。
而在天威四川硅業之前,江西賽維、無錫尚德、超日等光伏龍頭的資金鏈已成一團亂麻。
去年,江西賽維、無錫尚德等行業龍頭突遭“重疾”,顯示出整個光伏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也讓許多銀行“措手不及”。
《中國證券報》此前報道稱,銀行業內人士分析稱,短期而言,光伏企業信貸將對部分銀行資產質量造成較大壓力,但大規模、集中性爆發風險可能性較小,預計今年銀行對光伏企業貸款將全面收縮。【詳細】
國務院針對于扶持光伏產業發展六項措施的出臺讓光伏企業看到了福音,針對“鼓勵金融機構采取措施緩解光伏制造企業融資困難”這一措施,光伏企業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紛紛表示希望金融機構能夠落實。
日前,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金融機構對新能源應該是“雪中送炭”不是“錦上添花”,銀監會、人民銀行等金融政策制定和監管機構應對光伏產業給予特定的政策支持,而不是釜底抽薪,“現在很多民營企業,現在特別缺錢的時候銀行往外抽錢。前幾天參加一個會議,一個很有名的光伏企業,被抽了3.2億,本身就虧損10多億,所以希望政策給予支持,推動光伏產業發展。”【詳細】
針對于此次國務院出臺的六項措施,王海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針對市場應用方面的扶持是超預期的,而針對去產能方面是比較低于預期的,所以有可能按照這樣執行下去的話,就會產生需求和供給同步增加,隨后整個行業的景氣度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提升。“做電站的人可能會受益,但是做制造業的企業估計盈利能力可能還是上不去。”
王海生表示,針對給予光伏產業中制造企業融資支持的政策是和“去產能”的行業要務存在一定矛盾的。“因為要救這個行業,就要去掉過剩產能、消化過剩產能。一些企業現金流斷掉了融資困難,這樣可以讓沒有競爭力的企業趁機死掉——這個可能是更合理的做法。”【詳細】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70%以上的光伏產品出口歐盟,僅2011年對歐盟的出口額就達到210億歐元,盡管在2012年,我太陽能光伏產品對歐出口額為111.9億美元,同比下降45.1%,但其仍為我國光伏產品最大出口市場。
歐盟“雙反”初裁后,我國光伏企業出口遇到阻礙,國內市場成為重要選擇。然而當前國內市場容量有限,同時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及時開拓國內光伏市場變成了重要【詳細】
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分布式光伏發電未來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入網問題,目前隨著國家電網的配合,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很復雜,正在逐步解決,二是補貼問題,即如何去鼓勵國內企業的生產運轉起來。
去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瘧檬痉秴^的通知》,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提出規范化要求,提出首批示范區每個省份支持申報的項目數量不超過3個,總裝機容量原則上不超過500兆瓦。【詳細】
沈福鑫認為,由于光伏發電的成本回收周期較長,“如果對于企業來說10年內收回成本,說不定就會同意去做,如果更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那么就不太愿意去做,這關鍵是回報率的問題”。
在金太陽工程已經面臨終結的背景下,行業專家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國家規定統一的光伏分布式上網電價,而不是停留在上傳電量的度電補貼上。【詳細】
就在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之際,國務院再一次出臺政策支持光伏企業,以提振業界信心。
但在日前召開的第七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太陽能中心主任陳頡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政主要還是希望增加內需,這只能解決晶體硅光伏產業短期問題,而不是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未來。
此次,歐盟對對華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主要針對晶體硅太陽能,薄膜光伏產品未受波及。在業界人士看來,歐盟“雙反”目的在于扶持本土薄膜光伏產業,排擠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確保歐洲在新一代光伏行業的領導地位。【詳細】
“加強規劃和產業政策引導,促進合理布局,重點拓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6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在涉及光伏產業的政策中,重點提到了分布式光伏發電。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將進一步刺激光伏企業在分布式光伏領域的布局。不過,后者的最終發展也并非是一條坦途,在國家政策的利好之外,如何促進光伏建筑一體化推廣應用還需時日。
“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實施,并不是光伏和建筑簡單拼湊在一起,而是需要將二者有機整合起來。”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梁俊強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需要在行業的推動下出臺標準引導,提升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應用水平。
在北京順義的一座聯排別墅內,任凱的太陽能發電站正在工作。2013年1月25日,由他投資4萬元,裝機3000瓦的分布式光伏并入電網。并入電網的電量由并網電表進行統計。【詳細】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一大亮點是 “重點拓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而具體的扶持措施包括:優先安排光伏發電計劃、全額收購所發電量、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保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
業內人士評價稱這屬于相對市場化的救助,通過刺激光伏產業的下游,著力激發國內市場的有效需求,在拉動光伏應用市場時,也帶動對上游制造企業的需求。【詳細】
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到“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保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
“這是此前沒有提出過的。”一名光伏業內人士表示,明確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這不僅對電站開發商是利好,對投資者更是利好,因為有了這些保障后,光伏電站產品的收益就是可計算的,而且不確定性的風險降低了,投資就有了動力,有助于企業作出決策。【詳細】
光伏六大新政推進,無論是從環境還是產業上均是極其重大的改革,這將影響整個工業結構惠及后代萬世子孫的超級事件,是真正的藍天代替煤炭。
這六大新政,分布式發電拓寬了光伏發電的應用范圍,全額收購所發電量激發了光伏企業的運營效率,保障了企業利益;度電補貼的方式,徹底改變以往補貼模式,國家的補貼將真正落實到光伏企業的健康發展,而光伏融資的支持,也將使當前資金壓力大的多數光伏企業看到希望。
當前光伏發電量占國內發電總量比例僅為個位數,我國發電結構還是以火力發電為主,而火力發電原料主要是煤炭,在發電過程中,勢必會導致有害氣體的排放。而本次光伏新政,其每一條措施均能落實到光伏全產業鏈各個生產企業中,其對整個行業的長久健康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詳細】
6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常務會議,研究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會議提出,光伏產業是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要在努力鞏固國際市場的同時,用改革的辦法,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著力激發國內市場有效需求,推動產業創新升級。
從去年開始,我國曾經蓬勃發展的光伏產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其標志性事件是,曾經作為中國光伏產業標志的無錫尚德因市場急劇萎縮,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也面臨退市風險。國內其他光伏企業雖然沒有無錫尚德那樣高的知名度,但面臨的困難也十分嚴重。美歐對中國出口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和懲罰性稅收,導致中國光伏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急劇萎縮。
光伏行業因為具有可再生、無枯竭的特點,被作為一種新能源在我國得到了大力開發。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它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但是,長期存在的內需不足制約了光伏產業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光伏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把發展的重點轉移到國外市場。前幾年,歐洲國家積極倡導無污染的新能源消費,甚至動用國家財政給光伏產品的用戶補助,中國光伏產品的進入在歐洲市場受到了歡迎。但是,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歐盟一些成員國深陷主權債務危機泥潭,政府財政告緊,不得不停止對光伏用戶的財政補助,并且開始對中國光伏產品啟動貿易保護主義,希望通過將中國光伏產品阻擋住而給其國內光伏企業騰出市場空間。這種違背WTO原則的做法受到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抵制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歐盟的做法客觀上加重了中國光伏企業的困境。【詳細】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永久中在线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 | 亚洲中文成人字幕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