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經濟學家看“兩會”

每經網首頁 > 經濟學家看“兩會” > 正文

民生與改革:開啟18大的序幕

每經智庫 2012-03-01 10:25:15

上個月中央黨報開始登載重磅政論文章,討論改革是否應該盡快重新啟動,筆者認為,關于“改革”的話題也將在“兩會”上重點討論。

每經編輯|涂勁軍

即將開幕的“兩會”召開的背景相當特別,即今年下半年將召開中國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領導核心層面臨換屆的前夕。這是一次承前啟后的人大、政協會議。雖然民生問題,一直是近幾年“兩會”的核心問題,但是,上個月中央黨報開始登載重磅政論文章,討論改革是否應該盡快重新啟動,筆者認為,關于“改革”的話題也將在“兩會”上重點討論。

所謂改革,核心就是政治改革。改革開放30多年后,能改的基本已經或深或淺地被觸及過。只有政治改革,始終是改革的雷區和深水區,官方或諱莫如深,間或有高層官員吹吹風,也基本上屬于“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境況。現在經濟發展已經被束縛,一些敏感的經濟領域的改革,比如國企,也無法推進,其根源就是政治體制上的缺陷已經變成改革的瓶頸和攔路石。進而言之,改革面臨的還不只是體制障礙,在這體制的背后,是一個更龐大的阻礙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團。這個集團的力量,即便是由中央政府發力,亦可能陷入進退不得的境地,即所謂“政不出中南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

中央政府顯然已經認識到了盡快啟動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但是,限于種種阻力和困難,需要審慎籌劃和謹慎推出,實際的進展相當緩慢。好的現象是,中央黨報已經開始公開觸及這個話題,預示著正式啟動政改的日子已經不遠了。筆者認為,從現在開始到“18大”召開,半年之內,是政改的輿論準備階段,具體的改革舉措將留待“18大”新的領導集體去實行。本次“兩會”所討論的議題,主要仍偏重眼前出現的經濟民生問題。

在經濟領域,隨著結構轉型的推進,如何面對經濟增速下滑局面,能夠容忍GDP增長滑落到什么水平,這是決定今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的重要考量方面。中國經濟重投資、重出口的情況不是幾個月、一兩年就能調整為內需導向的。這種轉變能否平穩推進、無縫銜接,這是一個技術課題。比如,投資主要依靠政府和國有企業,出口則以加工型和資源等低附加值為主,需要轉變為政府、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投資三分天下,出口產品要提高技術含量和自有創新,提高附加值。這里面不僅有經濟層面的困難,也涉及了體制問題。就拿擴大民營經濟的投資能力來說,中國民營企業的生命力之頑強,在全世界也屬于少數前列水平。中國的民營企業幾乎完全依靠自己和民間的財力,很少得到銀行和政府的支持,卻為中國經濟增長做出了無法估量的重大貢獻。然而,中國的政治體制決定了,政府仍倚重的是行政主導的投資和國有企業,這是以公有制為核心的政治理念決定的。公有制經濟在某種意義上被看成了政黨保持執政地位的經濟基礎。但是,如果民營經濟得不到壯大,就既不可能出現民營企業擔負起投資拉動經濟的重任,也阻礙了民營經濟加大技術和產品創新的投入能力,使得民營經濟不可能擔任內需經濟、投資和出口的主力軍。而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在效率、對就業的貢獻、經營活力等方面的對比,已經有了明顯的結論。民營經濟如果不能改變在中國社會、政治、經濟中的地位,中國就永遠走不上經濟結構轉型的正道。

在民生領域,貧富差距的不斷增大,各種被揭露出的權力裙帶引發的大面積、群體性貪污腐化問題,是影響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仇官”嚴重動搖了執政黨的威信。在缺乏社會監督和公正法治的情況下,地方官員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必要的行政約束,一些官員打著“維穩”的旗號,壓制影響自己小集團利益的民眾,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成為直接破壞中共執政地位的破壞性力量。近年來,司法獨立的呼聲越來越強,本質上講,其訴求是要求司法系統能夠“公開、公平、公正”地處理社會矛盾,而不是只用“堵”的辦法“維穩”。現在看來,網絡輿論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社會公平、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這是一種進步,對于建立公民型社會大有幫助。但是,像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幅員廣闊、各地發展非常不平衡的國家,不可能只靠能干、有道德的官員,或者網絡輿論等等軟力量進行良好治理的。中國需要在政府治理層面出現代表不同階層利益的集團,通過有序的博弈,達成利益平衡和協調。這就要求人大、政協能廣泛地吸收社會各階層的代表,發揮應有的作用,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司法機關能夠超脫政治層面,依法執法;并賦予社會公開監督以合法的地位。

筆者相信,這些看法中,相當一部分已經形成了社會共識。執政黨需要深刻認識公有制和民營經濟的關系,打破國企壟斷,切實落實民營經濟的公平待遇和開放準入,從“穩增長”的需要入手,推動相關領域的體制改革。同時,以包容的態度承認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具有合理、合法性,接受他們的代言人進入政治領域,引導各方利益進行有序的博弈,改善司法機構的“三公”狀況,順應民意的呼聲。

盡管,對于中國而言,由于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的錯位,每向前推動一步都十分艱難。但是,歷史的車輪必須是向前的。整個社會共識就像一架引擎,中間蘊藏的能量必須得到釋放,推動活塞,牽動拉桿,將車輪向前推進。如果不這樣做,引擎有可能因內部壓力過大而爆炸,引發全社會陷入困境,這是執政黨和全社會所不愿見、不能接受的結果。改革如從今日始,則中國尚有一線生機,在全球經濟徘徊于危機邊緣的時刻,站穩腳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永久久精品一级AV高清免费看 | 亚洲乱码免费伦视频 | 思思久热精品视频 |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手机观看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