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0 01:46:1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麗水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麗水
在浙江麗水,民間互保已經形成一個個巨大的金融圈,其天然缺陷是,一個聯保圈子往往行業相同,經濟上行時,一榮俱榮,但經濟放緩時,則可能一損俱損。這種互保對企業的殺傷力極大,一旦一家企業出問題,其他企業都會面臨抽貸、查封、拍賣的危險。那么,在當地管理部門看來,如何從根本上改善這種情況呢?
麗水部分企業,由于互保聯保、銀行抽貸以及高利貸形成的三角債,導致生產困難。這在麗水市公布的官方經濟數據中也有所體現。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企業因擔保等問題而導致的被抽貸現象,正成為政府關注的重點之一,但提及解決辦法時,政府更多表示企業是核心,有心救助,但手段不多。
當地多位政府官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互保聯保,特別是涉及高利貸企業的數量、規模,政府很難掌握第一手數據,但不可能發生連鎖危機。
麗水經濟增速放慢/
麗水經濟數據顯示,2012年,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533.76億元,增長16.6%,增幅位居全省第一;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56.87億元,增長高達32%,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制造業完成投資133.27億元,增長32.4%,增幅位居全省第二。
麗水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麗水是浙江經濟較為落后的城市,經濟總量小,相對浙江其他地區包袱也少,所以經濟發展速度很快,衡量麗水的發展也主要看經濟增速。
今年上半年,麗水經濟有所減速。今年上半年,當地完成工業投資80.28億元,增長20.9%,增幅居浙江省第5位;制造業投資增長16.8%,但增幅相比去年分別回落13.3和20.8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完成產值768.30億元,增長14.3%,增幅位居全省第3位。
麗水經信委發布的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材料顯示,部分企業受連保責任影響出現資金困難,經營壓力上升,近期青田、市區、龍泉、松陽等地均新出現企業停產及受“互保”牽連影響正常經營現象。
在一系列原因的影響下,麗水當地企業擴張性投資需求受到抑制,“從各地實際看,近年來掛牌項目流拍、投資項目流失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受宏觀經濟形勢趨緊、融資難度加大、投資信心下降等因素影響,企業普遍在戰略選擇上主動收縮。”麗水市經信委稱。
此外,當地各行業分化明顯,金屬制品業等重點行業增勢明顯,用電量大幅回升;而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合成革)、通用及專用設備制造業(閥門)等行業持續低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低迷行業恰好是互保擔保危機發生的重災區。
政府關注互保危機/
提及由銀行抽貸、民間借貸等引發的企業資金鏈危機,麗水相關政府部門都表示關注和擔憂。
“互保聯保是企業在抵押物不足時,互相擔保而形成的連環套,這其中確實對一些企業有影響,一方面是本身區域內企業有互保聯保,還有企業和開發區之外的企業也有擔保關系。”麗水開發區經發局副局長齊旭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一個案例是,一家開發區外的本市企業由于償還難題,導致7家擔保企業受到牽連,這7家企業全部是開發區內的企業,其中一家已經停產,其他6家承擔起了擔保責任,目前還在正常運營。出現問題的源頭企業主業是塑膠行業。
“企業擔保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存在的,如果第一層不倒還好,一旦倒掉,后面一層層的問題都會連帶產生。”齊旭君說,比如只有一家企業停產,會牽連到4~5家,而第三圈還有很多企業,這樣翻上去,可能一個企業會影響40家企業。據記者了解,麗水開發區東擴塊去年底已摘牌企業70家,目前累計開工41家,仍有20多家企業沒有及時開工或恢復施工。
“2008年以后,企業貸款環境比較寬松,很多企業將貸款投向房地產、礦產等領域。這也只能具體分析,因為這涉及企業機密,我們無法掌握這一具體情況。”齊旭君無奈地表示,政府也曾在許多場合告誡企業不要過度借貸,不要去賭經濟形勢的好壞,要埋頭做實業。
政府救助手段有限/
“我們能做的是想各種辦法進行協調。具體來說,包含對特別困難的企業我們重點幫扶,掌握企業的基礎數據,然后和銀行進行協調,不出大的問題,盡量不要進行抽貸。”齊旭君說道。
齊旭君表示,有一些企業,會鼓勵它們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引進來進行重組,也只有如此。因為如果債務窟窿太大,企業本身扛不住的話,政府不可能拿出財政資金進行填補。
“但政府現在能夠運用的手段不多,我們對所有企業要一視同仁,不能為一個企業 ‘開小灶’,只能通過牽線搭橋等方式幫扶,如果包括銀行在內的其他人都不看好你的話,我們也沒什么好辦法。”齊旭君說道。
為解決企業續貸難題,麗水市區應急資金規模由2009年的2000萬元增至3000萬元,今年再次擴大到5000萬元,上半年累計發放轉貸資金2.56億元。“由于整體規模不是很大,有些企業可能排不到。這也只是杯水車薪,政府的轉貸資金無法全部解決企業續貸問題。”一位不愿具名人士說道。
一位陷入民間借貸漩渦的老板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經使用過200萬元的轉貸資金續貸,但錢存進銀行就沒有再出來,無奈之下,使用高息民間借貸還掉了轉貸資金。
“政府的轉貸資金期限也不長,我也不忍心讓那些負責轉貸資金的工作人員擔責任,所以只有借高利貸還掉了。”這位老板說道。
企業資金鏈斷裂絕大多數與銀行抽貸、惜貸有關,但政府對銀行的影響也有限。了解重點幫扶過程的齊旭君說,他們可以把幾家相關銀行約過來,將企業的資產情況、負債情況都給銀行講,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銀行。
部分企業已脫險/
麗水市涉及擔保互保并可能面臨風險的企業數量,并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而存在民間借貸風險的企業更是一個謎團。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幾位官員認為,互保不會對經濟基本面造成太大影響。“發生類似的事情不是最近,從去年開始,陸續就發生了這樣的情況,已有了一段時間了,因此大面積、大范圍的企業倒掉不大可能。”齊旭君表示,很多企業已逐漸開始脫保。
齊旭君告訴記者,溫州原有的信用體系破裂了,波及麗水,但他們金融總量不大,有一大批成長性比較好的企業,周邊很多縣域經濟都有實體產業作為支撐,麗水本身是欠發達地區,企業積累也不多,相互借錢也比較謹慎。“要是真的出了問題,政府也會想辦法救助的。”齊旭君說道。
麗水也有過政企合作救助企業的案例,2012年當地“明星企業”力帆革業公司陷入停產。
據麗水市溫州總商會統計,由于這家溫州籍企業貸款環環相扣,力帆企業資金鏈波及28家相關企業,涉及銀行貸款高達20多億元,企業員工1.5萬人,以及幾十億元應收、應付款……若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威脅整個區域經濟安全。
最終經過麗水市金融辦等部門的協調,在數家銀行承諾不壓貸款、抽貸的基礎上,力帆革業得已重組復工。
但大范圍復制力帆模式也存在困難,當地官員表示,在互保聯保危機嚴重的溫州好像也沒有文本規定,只是內部執行,要求不要擴大覆蓋面,對擔保企業不要抽貸。畢竟要形成文件需有法律依據。
齊旭君表示,在幫扶企業問題上,他們也只能具體問題具體解決,銀行等部門幫它進行協調,能打“擦邊球”的有時也打,明顯辦不到的他們也沒有辦法,最終還是要看企業本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