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3 21:25:16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披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券商資管前20強月均規模合計達到10.34萬億元,相比去年末的9.63萬億元,增長了近7100億元。具體來看,中信證券“老大哥”的位置還是難以撼動,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資管月均規模達到1.66萬億元,還是唯一一家過萬億的券商。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吳永久
券商資管自2017年一季度末達到18.77萬億元規模的高峰之后,隨后便迎來了連續下滑,一直到去年末的16.88萬億元,縮水了1.89萬億元。與此同時,券商資管月均規模前20強的總規模也在持續下滑,從2017年一季度末的11.66萬億元,到2017年末的9.63萬億元,縮水了2.03萬億元。雖然目前尚未披露今年一季度末券商資管的規模,但是從今年以來到3月底的資管產品備案月報中也可看出,規模仍在下滑。
不過,根據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券商資管月均規模前20強的總規模卻出現逆勢回升,由去年底的月均9.63萬億元增長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0.34萬億元,增長了近7100億元,其中招商資管、華泰證券資管、申萬宏源和國泰君安資管均增長了千億元以上,此外方正證券和廣州證券躋身前20。
雖然如此,但更顯質量的主動管理規模卻出現下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券商資管前20強主動管理規模達3.22萬億元,相比去年末減少了約1900億元,其中廣發資管和中銀國際縮減規模超過500億元。而國泰君安資管和中金公司卻增長了百億元以上,同時,安信證券和浙商資管首次躋身主動管理前20。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披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券商資管前20強月均規模合計達到10.34萬億元,相比去年末的9.63萬億元,增長了近71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17年一季度末以來首次出現增長。
根據火山君統計,2017年一季度末,券商資管月均規模合計達到11.66萬億元,隨后的二、三、四季度接連下滑,分別為11.41萬億元、10.74萬億元、9.63萬億元,而今年一季度末達到10.34萬億元,這也是券商資管前20強在經歷了一年后月均規模首次回升。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老大哥”的位置還是難以撼動,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資管月均規模達到1.66萬億元,還是唯一一家過萬億的券商。不過,火山君發現,這一格局似乎很快將會打破,排在第二位的華泰證券資管月均規模已經達到9402.25億元,突破萬億規模還不到600億元。而排在第三和第四的分別是國泰君安資管和申萬宏源,資管月均規模也超過8000億元,而在去年底時,超過8000億元的,有且僅有中信證券一家。
此外,今年一季度末時,資管月均規模超過5000億元的還有招商資管、中銀國際、中信建投和廣發資管。同時,火山君還注意到,方正證券和廣州證券也躋身券商資管月均規模前20強,其中前者還是首次進入,二者資管月均規模分別近2752億元和2326億元。相反,中泰資管和第一創業暫時出局。
實際上,從前述就已經可以看出,前20強中,不少券商月均規模都得到了提升。比如招商資管、華泰證券資管、申萬宏源和國泰君安資管,相比去年末,資管月均規模都增長了1000億元以上,另外,中銀國際和江海證券資管月均規模也增長了500億以上。所以說,從券商資管月均規模增幅角度來看,自然也是前述券商居于前列,招商證券和江海證券月均規模相比去年末增長近29%和28%,另外,華泰證券、申萬宏源等5家增幅也在15%以上。
相反,海通證券資管月均規模相比去年末減少了近1195億元,華福證券也減少了近542億元,尤其是前者,今年一季末資管月均規模比去年末縮水了近27%。
今年一季度末前20家券商資管月均規模
數據來源:基金業協會
“資管新規落地,重塑資管行業業態,我們認為在當前政策引導下券商資管將實現從‘逐量’到‘提質’的轉變”,華泰證券表示。而眾所周知,“提質”就需向主動管理轉型。但是從今年一季度末來看,前20家月均主動管理規模出現了下滑。
火山君統計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券商資管月均主動管理規模前20家合計達3.22萬億元,相比去年末減少了約1900億元。具體而言,中信證券月均主動管理規模達6161.58億元,是唯一一家超過5000億元的券商,其次是國泰君安資管,達到3388.86億元,第三和第四分別是廣發資管和華泰證券資管,月均主動管理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另外,華融證券、中金公司等8家也在1000億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還出現了兩張新的面孔——安信證券和浙商資管,二者是首次躋身榜單,主動管理規模分別近853億元和764億元,與此同時,德邦證券和銀河金匯則暫時出局。
但與去年末相比,可比的18家券商僅有5家實現增長,其中國泰君安資管和中金公司增長超過百億元,二者增幅均在10%以上,而下滑超過百億元的多達7家,尤其是廣發資管和中銀國際,月均主動管理規模下滑超過500億元。不過要從下滑比例來看,中銀國際更甚,下滑了近37%,廣發資管下滑近22%,此外中泰資管、華融證券和申萬宏源下滑比例也在10%以上。
今年一季度末前20家券商資管月均主動管理規模
數據來源:基金業協會
相比主動管理規模單一指標,主動管理規模占比情況則更能直接體現券商資管的資產結構狀況。從前20強大體情況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10.34萬億的資產規模中,3.22萬億是主動管理資產,也就意味著主動占比為31%,但相比去年末減少了近4.3個百分點。
從有相應數據的13家券商資管來看,華融證券和廣發資管主動占比均在50%以上,分別達到約66%和53%,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末時,有3家券商資管主動占比超過60%。另外,今年一季度末,主動占比超過31%的還有光證資管、國泰君安資管、中信證券和廣州證券。而主動占比在20%以下的有招商資管、申萬宏源和中銀國際。
另外,也需要強調的是,像中金公司、中泰資管和東證資管這3家主動管理過千億的券商是因為沒有進入月均規模前20而無法計算,但這更能體現前述三家主動占比不容小覷,就比如去年末時,東證資管主動占比高達98%,中泰資管主動占比也達到近69%。
主動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據基金業協會數據整理
(本文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