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14 12:02:58
1月14日,由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主辦,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商道縱橫承辦的2021CRO全球責任峰會在上海舉辦,峰會上發布了2021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十大趨勢。
每經編輯|孫嘉夏
本文作者:商道縱橫 郭沛源 / 李嘉茵
一、十四五規劃繪制美好商業藍圖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勾勒了2021~2025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思路。“十四五”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同時,“十四五”也對鄉村振興、社會建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做了部署。
“十四五”規劃繪制了美好商業藍圖,可持續發展將進一步為商業共識。企業可重點關注國內消費、鄉村振興、低碳轉型、一帶一路及人的全面發展這五個方面。我們預計,多數企業都要投身到鄉村振興中,結合業務幫鄉村做產業,以創造共享價值。
二、互聯網平臺經濟走向有序健康發展
互聯網平臺改變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習慣,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互聯網平臺的圈層、虛擬和復雜性決定了其社會責任治理的重要性和難度。2020年底陸續發生的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發布等事件,引發關注,給互聯網平臺企業敲響了警鐘。我們預計,2021年我國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的監管將有力加強,引導平臺經濟走向有序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平臺型企業首先要承擔起主體責任,在創造市場的同時承擔公共管理職能;其次,要厘清責任范疇,將自律性約束和法律的剛性要求相結合;第三,強化平臺組織治理,建立起內部合規、平臺監管、外部協同的全方位治理體系。
三、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企業CSR戰略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許多企業的CSR工作產生巨大沖擊,特別是公益項目實施、志愿者活動開展等。疫情也讓企業回到原點思考,除了捐贈外,企業還能給社會帶來什么?哪些是對企業生死攸關的利益相關方?如何加強與這些相關方的關系?
2021年,疫情還未消散,仍將持續影響企業CSR戰略。我們預計,從資源上看,企業CSR預算有所削減,捐款類項目將減少,價值共創類項目將增加;從重點上看,企業將繼續關注疫情對利益相關方的影響,重視健康與福祉(SDG3)、衛生設施(SDG6)、城市與社區(SDG11)等議題。
此外,我們也建議企業在總結抗疫公益項目成果時,用好社會投資回報率(SROI)等工具,科學衡量項目產生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價值。
四、后疫情時代供應鏈責任的重構
新冠疫情和國際貿易摩擦的雙重沖擊給供應鏈責任管理帶來深刻影響。疫情帶來了產業鏈供應鏈斷鏈風險,也可能會引發一些產業鏈調整和轉移,但也將進一步促進供應鏈中上下游更加重視基于責任價值的伙伴關系建設,并進一步推進對供應鏈末端相關方的社會保護。疫情中出現一些采購商取消訂單的行為再次加大了國際社會對負責任采購的關注。
與此同時,2021年,跟進英國、法國、荷蘭、瑞士等國近幾年推出的供應鏈盡責立法,歐盟將擬定新的供應鏈法案,要求企業就供應鏈上的環境、人權和治理影響履行強制性的跨部門盡責義務。我們預計,這些國家和區域立法,以及聯合國層面正在推動制定的工商企業與人權條約進程,都在表明供應鏈人權與環境盡責立法將成為一個重要趨勢。我們注意到有中國企業開始制定和發布企業層面的人權政策,我們預計這也會成為一個新的趨勢。
五、ESG研評教宣生態體系初成型
近兩三年,中國ESG專業服務機構數量迅速增長,細分行業取得長足發展;學術界對ESG研究的熱情日漸高漲,國內多所知名高校先后成立與綠色金融及ESG相關的研究機構;國際組織、行業協會、信用評級機構、金融科技公司、財經媒體等也不斷增加對ESG服務領域的關注和投入,與ESG產業鏈中的資產所有者、資產管理機構、工商企業、監管部門等共同形成了ESG研評教宣生態體系。
2021年中國ESG生態體系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我們預計,VC和PE將加大對ESG領域的關注,開展相關布局和投資;ESG在學術界的關注度將持續提升,科研投入會增加。 ESG評級將是生態體系的關鍵節點,上市公司將越來越重視ESG評級結果,使之成為上市公司提升ESG披露、改善ESG績效的強大驅動力。
六、量化目標驅動ESG信披數字化升級
2020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指出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是重要的企業環境管理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基礎性內容。我們預計,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及ESG報告要求已箭在弦上,下一步重點關注的是高質量ESG信披和高效率ESG數據運用。
與此同時,香港聯交所《ESG報告指引》新增多項強制披露要求,特別是量化績效指標,將驅動ESG信披數字化升級。如何提升上市公司ESG數據管理水平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引入商道縱橫“HiESG信息管理系統” 等數字化管理工具將是解決方案之一。我們預計,將有更多企業應用統一的數字化平臺,實現ESG信息管理和披露流程自動化。
七、碳中和目標掀起減碳承諾浪潮
2020年9月,習近平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重點任務。
為達成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各部委、各省市、各行業將會在不久的將來設定減碳政策目標,全國性碳市場啟動在即,中國企業碳排放的外部強約束條件正在形成。我們認為,企業應在建設“零碳國家”中承擔主體責任,我們預計企業減碳意識將大面積覺醒,將有越來越多企業提出零碳目標。面對低碳轉型浪潮,企業要做好自身能力建設,開展碳核算,制定科學的減排目標,在工藝、技術方面轉型升級,實施節能減排行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八、 COP15促進企業參與“生多”議題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環境保護的重點將會從污染防治等“看得見”的環境問題逐步轉向為氣候變化、自然資本等“看不見”的環境問題。2021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中國云南召開,這將提升中國企業對生物多樣性及自然資本的關注度,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將成新的潮流。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日常管理范疇,制定措施降低或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
此外,隨著海洋開發力度的加大,藍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將會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一趨勢將與綠色金融相結合,形成新亮點。2020年底,已有興業銀行、青島銀行簽署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倡議。我們預計,2021年,會有更多中資金融機構加入。
九、新“兩綱”編制增進婦女兒童福祉
新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新“兩綱”)將在2021年內發布實施,為未來十年的婦兒工作提出統領性的要求。新“兩綱”草案增加了與“家庭”相關的內容,包括“婦女與家庭建設”和“兒童與家庭”,支持女性發展與家庭建設,推動兒童參與家庭活動的權利,創建和諧家庭。同時,新兒綱草案將“兒童與安全”作為獨立板塊單獨提出,預防和減少交通、溺水、燒燙傷等事故造成的兒童傷害,凸顯對兒童安全的重視程度。此外,兩綱繼續將婦女與健康、兒童與健康作為優先發展領域,突出保障婦女全生命周期獲得高質量、有效、可負擔的醫療和保健服務,關注婦女心理健康,突出關注兒童健康服務體系、健康素養水平、早期發展、近視和超重/肥胖防控、心理健康等內容。
女性和兒童是普遍意義的弱勢群體,是諸多企業CSR的重點議題。我們建議,企業可密切關注“兩綱”進展,尤其是新增內容,與時俱進,切實提升婦女兒童福祉。
十、“雙循環”新格局促進可持續消費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全面促進消費、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是擴大內需、實現消費升級的重要舉措。可持續消費也將是消費升級的應有之義。2020年12月,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行綠色消費。我們預計,在政策推動下,更多企業將著力推動產品全周期可持續發展轉型,建立新的競爭優勢;并通過品牌公益營銷及倡導活動,強化與消費者的溝通,引導消費者消費理念和行為的升級。
減碳、減塑將是可持續消費常見關注點。《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已明確提出分步驟、分領域禁限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我們預計,2021年,這一政策對相關行業和企業的影響將愈加明顯。
封面圖片來源:商道縱橫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