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傳媒集團 2024-11-15 19:04:54
初冬時節,位于遂寧市船山區河沙鎮鳳凰村的半隱山舍民宿迎來又一批游客。村民吳林珍在民宿負責客房清潔,說起如今的生活,她的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多虧土地改革,現在我多了勞務報酬和土地分紅兩份收入。”
2023年3月初,自然資源部印發《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方案》,船山區被納入試點。借著改革東風,船山區探索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一塊塊“沉睡”的集體土地得以和國有土地一樣順利交易。
2023年6月,鳳凰村兩宗土地約15.6畝成功入市,成交總價分別為20.18萬元和44.91萬元,入市后的土地建設半隱山舍民宿、森林康養中心項目,進一步豐富村里的文旅業態。鳳凰村也成為船山區“農地入市”改革首個“吃螃蟹”的村。
時隔一年多,這項改革為鳳凰村帶去了什么?船山區為此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土地增值
沉睡的“農地”被喚醒
鳳凰湖邊,郁郁蔥蔥的綠從山間層層疊疊地渲染下來,將一排排古樸厚重的農房“擁抱在懷”,猶如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畫。
好生態帶來好發展,鄉村旅游在這里搞得紅紅火火。每逢周末,前來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
2022年,鳳凰村職業經理夏志鵬和村委會一道謀劃引進企業發展業態,打造民宿經濟,讓游客“留下來”、百姓吃上“旅游飯”。然而,他們卻在土地上卡了殼。
“企業考察多次,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地塊。村里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集體建設用地,例如廢棄的廠房、倉庫等,按規定不能從事非農建設。”嚴峻的現實擺在面前,夏志鵬很無奈。
對投資企業來說,農村閑置建設用地既不能上市交易,也不能抵押貸款,大家只能“望地興嘆”。
苦等一年,鳳凰村迎來轉機。2023年,船山區被納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鳳凰村根據改革試點要求,在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開始探索“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路徑。
改革之初,區自規局為鳳凰村編制土地利用村級規劃,全面摸排存量用地現狀,出臺土地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一系列舉措打開了農地入市的“大門”。
農地改革離不開農民參與。村委會圍繞“農地入市”這一主題,召開了好幾次村民代表會議。
“是不是等于把土地給賣了?”每次大會上,最熱門的話題永遠是土地性質。“土地性質不變,20年使用權期滿后還可以再次出讓。”夏志鵬拿文件講政策,一遍又一遍。
在區級相關部門協助下,確定了半隱山舍項目出讓土地單價的底價。最終,35名村民代表全部簽字,同意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2023年6月6日,鳳凰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敲響第一錘,以鳳凰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作為入市主體,入市土地面積為4.84畝,由四川天穗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拍下,出讓年限為20年,出讓價款20.18萬元,規劃用途為商業服務業用地,建設半隱山舍民宿。
同月,鳳凰村另一宗土地10.77畝成功入市,由四川天穗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拍下,出讓年限為20年,成交金額為44.91萬元,建設森林康養中心項目。
“農地入市”給鳳凰村帶來了什么?“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土地大大增值了。”夏志鵬算了一筆賬,以半隱山舍項目為例,“農地入市”后,出讓單價為4.17萬元一畝,每畝地一年以2085元交易。按照土地流轉方式,以前村民每畝地一年流轉費用為500元,土地資產收益較以往土地流轉費增長3倍,且租賃時長為20年,更具穩定性。
“農地入市”嚴格執行土地所有權人集體決策程序,入市方式、途徑、底價征求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入市后土地收益分配由村集體決策。
為了增加透明度,讓入市程序更規范,鳳凰村還建立“征求意見—形成方案—民主決議—公示監督—組織實施”集體土地資產處置程序。
農民增收
土地收益分配科學可持續
“農地入市”實現土地生金,出讓的土地收益又將如何分配?按照規定,農村集體土地入市的收益需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等多方利益。
自2023年7月起,村委會召集10多次村民代表大會,商議土地收益分配。
最終,村民代表大會商議,除去入市成本、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及相關稅費后,剩下15.14萬元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納入農村集體資產統一管理,并從中提取25%作為村集體經濟自留資金發展生產,剩余75%作為1組村民股份分紅。村民實際土地資產分紅每畝每年約1047元,保障了村集體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船山區明確規定,入市調節金統籌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等,以反哺農村。
夏志鵬介紹,土地入市收益實現村集體實際分紅每畝每年1564元,土地資產收益較以往增長2倍,“民宿酒店運營后,30多名村民在民宿務工,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吳林珍坦言,“農地入市”后,不僅土地出讓費用一次性結清,村民還參與土地資產的決策、分配,讓他們更安心、放心。
“農地入市”與國有土地同權同價,提高了農民議價權,更多賦予了村民土地資產的決策和分配權。
農村興旺
投資“活水”激蕩發展漣漪
2023年底,半隱山舍開門迎客。如今,每逢周末,半隱山舍生意十分火爆,13間客房全部訂滿。近一年時間,半隱山舍盈利37萬元,還帶動10余名村民就業。
另一邊,矗立在樹林掩映間的森林康養項目于今年9月底正式營業。項目投資3800萬元,是一家以輕奢度假、山寨特色文化為主題的精品莊園度假酒店。其推出的迷你酒咖、無邊泳池等休閑項目成為市民爭先打卡的網紅地,預計年營業收入將實現800萬元。
在企業看來,項目發展得好,歸功于“農地入市”。“入市后,我們招拍掛所得的地更有保障,減少了用地糾紛,也方便我們辦理不動產權證和其他手續。”四川天穗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部副部長鄒曉舟表示。
“農地入市”盤活了一個村,人流、物流、資金流匯聚,農村的發展空間打開了。
2023年,一筆100萬元的中省財政項目資金下發到鳳凰村。按照全區統籌,這筆費用作為村集體經濟啟動資金,以股金方式投入到半隱山舍運營,每年企業保底分紅5.5萬元給村集體經濟。民宿盈利后,將進行二次分紅。
2023年,鳳凰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40余萬元,今年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業態發展和勞務增收等,預計將突破50萬元。
依托鳳凰湖、雷洞山等資源優勢,鳳凰村聚焦民宿、餐飲、文旅等發展項目,引進“桐岸讀水”“課耕山居”“鳳凰湖畔”等住宿、餐飲等業態,帶動實現旅游收入3750萬元。
“‘農地入市’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降低了項目落地成本,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為村民帶來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夏志鵬欣喜地說,這項“土改”實現了多方受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