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09:28:00
近期,中藥龍頭云南白藥(000538,SZ)發布公告稱: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云白藥征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通知書編號:2025LP01506、2025LP01507)。經審查,征武科技的JZ-14膠囊(以下簡稱“本品”)臨床試驗申請符合藥品注冊的有關要求,同意本品開展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試驗。標志著云南白藥在創新藥領域的研發再進一步。
據了解,JZ-14膠囊為征武科技自主研發的化學1類創新藥,是First-in-Class(首創新藥)的小分子免疫調節劑。JZ-14可選擇性結合特定的蛋白靶點,抑制其下游AKT/NF-κB等信號通路,從而在潰瘍性結腸炎與多種腫瘤模型中展現出顯著的免疫調節及抗增殖活性。云南白藥作為國內知名的百年藥企,近年來積極擁抱創新,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
在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性機遇下,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的云南白藥,始終將創新研發作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一方面,作為云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鏈主”企業,云南白藥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通過科技賦能,充分挖掘云藥資源優勢,將資源稟賦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建設云南品牌中藥材產業新生態;另一方面,堅持打好中藥、創新藥兩張牌。深耕中藥二次開發,大力發展傳統中藥和民族藥,強化創新藥物研發、AI輔助藥物設計,不斷拓寬創新力的內涵,書寫著傳統中藥企業向創新型醫藥集團轉型的生動實踐。透過其創新布局,讓市場看到了一家百年藥企以創新為內核,擔當中藥現代化發展重任的堅定決心和強大實力。
在云南白藥的產品矩陣中,云南白藥氣霧劑、云南白藥膠囊、氣血康口服液等共同構建起了堅固的基本盤。據公司2024年年報,公司藥品事業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9.24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前述核心和主要產品均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同比顯著增長。
而云南白藥的短期創新成果,正依托于這些成熟產品。這些已上市品種的二次創新,不僅保證了云南白藥的創新效率,也最大化釋放其商業潛力。
據披露,截至2024年底云南白藥在研項目中,涉及二次開發的中藥大品種共有11個,開展項目25個。以氣血康項目為例,在臨床研究中,發現氣血康口服液在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血液流變學指標等方面有良好效用,北京大學和云南白藥聯合啟動了國內首個針對中藥改善血管健康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通過對臨床研究109例患者的數據收集結果,穩定型冠心病患者在連續服用氣血康口服液4周后,在血管內皮功能方面,氣血康口服液顯著提高了穩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反應性充血指數(RHI),表明血管內皮功能有所改善。公司氣血康改善血管健康有效性和安全性臨床研究相關重要成果《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Qixuekang Oral Liquid on vascular health》發表于專注轉化醫學領域的國際一流期刊《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JTIM)。同時,云南白藥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開展“氣血康口服液急進高原習服能力臨床研究”,就治療高原病領域的臨床應用、維持和增強高原高寒人員作業效能探索新路徑。舒列安膠囊為云南白藥集團獨家品種,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開展了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多中心、開放、自身對照臨床試驗,初步結果表明,舒列安膠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使用4周后,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尤其是改善疼痛、尿頻和尿不盡等癥狀方面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云南白藥(散劑)、膠囊在糖尿病足、骨骼疼痛等方面的臨床研究,宮血寧膠囊在治療異常子宮出血、減少藥物流產后陰道流血等方面的臨床研究均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云南白藥與深圳大學總醫院合作的“云南白藥氣霧劑治療閉合性肋骨骨折疼痛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作為云南省科技廳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項目在中國工程院姜保國院士的帶領下已順利開展;另一項由姜保國院士牽頭,深圳大學總醫院作為組長單位,聯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寧波市第六人民醫院等11家參研單位的“云南白藥膠囊治療踝關節周圍骨折肢體腫脹臨床多中心試驗”項目進入了臨床實施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對已上市品種進行二次開發,不是簡單的產品改良,而是通過科技創新重新定義產品的臨床價值和市場價值。當前,中藥行業面臨同質化競爭困局、質量標準升級壓力、市場環境巨變、政策機遇窗口及培育國際競爭力等特殊外部因素。在這一背景下,中藥二次開發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通過二次開發拓展或細化產品在某疾病領域的臨床應用,其意義不僅在于單個產品的價值提升,更在于推動整個產業從經驗型向科技型轉變,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跨越。這既是產業生存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這種對傳統產品的持續創新,不僅是對百年品牌的守護,更是對“守正創新”這一中醫藥發展原則的最好踐行。
如果說短期創新是夯實基礎,那么中長期的創新布局則展現了云南白藥引領行業發展的實力與擔當。
以持續打造云南白藥透皮制劑明星產品為核心,云南白藥圍繞全三七片、附杞固本膏、貼膏劑、新型創面止血材料與動脈止血凝膠打造了系列中期創新項目。去年,公司完成全三七片II期臨床試驗入組362例,同步完成藥學相關研究;附杞固本膏項目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貼膏劑項目共有4個在研品種,累計獲得專利4項。其中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獲得臨床實驗批件并完成臨床預試驗,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完成中試研究。新型創面止血材料與動脈止血凝膠項目完成1款急救止血繃產品帶完成注冊申報,獲得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家中醫藥局在政策解讀文章中特別提到,要強化中藥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要結合中醫優勢病種,聚焦重大慢病、重大疑難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特殊環境疾病等,推出一批臨床療效突出、競爭優勢顯著的中藥創新藥。
在此背景下,云南白藥的中期創新項目既體現了龍頭企業對創新責任的積極擔當,又牢牢抓住了中藥現代化的發展機遇。其創新路徑不僅為企業未來發展蓄能,更通過示范效應帶動整個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隨著這些項目陸續進入收獲期,云南白藥有望在中藥創新領域樹立新的標桿,為中國中醫藥事業貢獻更多“白藥智慧”。
從長遠來看,云南白藥把握市場先機精準布局創新藥。在核藥賽道,用于PET/CT顯像診斷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INR101診斷核藥項目2024年5月獲得臨床批件,11月完成I/IIa期臨床總結報告,結果顯示產品具備優異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目前已進入III期臨床。用于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前列腺癌患者的INR102治療核藥項目完成符合IND申請要求的非臨床研究及報告,于2024年11月遞交pre-IND溝通交流申請,并2025年4月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準,已進入臨床。
另外,云南白藥引進了抗體藥物KA-1641的相關專利,并將在全球范圍內對標的產品進行研究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活動。
這些項目的推進,將進一步豐富云南白藥產品線,提升市場競爭力。
面向更長遠的發展,創新是云南白藥實現戰略目標的核心驅動力,經歷百年積淀云南白藥已經進入新的發展周期,2024年重磅發布《2024-2028戰略規劃》,明確提出通過“2+3”戰略兩步走策略,實現營收、利潤、資產規模等指標增長,推動企業向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現代醫藥產業集團邁進。
近年來公司高度重視研發投入,云南白藥中央研究院下設昆明、北京、上海和無錫四大研發中心,通過相互聯動,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構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化研發體系。昆明研發中心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動植物資源,聚焦中藥、天然藥物的研究工作,保持公司在天然植物提取方面的傳統研發優勢,持續提升云南白藥自主研發能力;北京以北京大學-云南白藥國際醫學研究中心為平臺,連通創新產學研鏈條,緊盯世界前沿技術研究,探索校企合作新機制,加速學術研究成果轉化,吸引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加入,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打造一個富有競爭力的醫學品牌;上海中心以創新藥物中心、云白藥征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為科研平臺,重點研究領域為創新藥物,建設公司的產品開發和商務拓展能力,布局創新孵化體系,培育新興業務板塊;無錫中心則主要深耕切合市場需求、技術領先、專業驗證的醫療器械產品。
在技術應用上,云南白藥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AI技術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例如,與華為云合作打造中醫藥行業雷公大模型,利用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助力中藥新藥研發過程中的靶點發現、藥物分子設計等關鍵環節,大幅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研發成功率,推動中藥研發從經驗驅動向數據與科技驅動轉變,為公司源源不斷地注入創新活力。
聚焦口腔健康領域,“北大口腔醫學-云南白藥口腔健康聯合實驗室”近日在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成立。通過引入前沿的基礎研究理論,實驗室將深度賦能云南白藥在口腔垂直領域構建新的基礎研究能力,共同推動口腔健康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創新轉化,助力口腔健康產業的提升。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從“百年秘方”到“創新藥企”,云南白藥的轉型之路還在繼續。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這條以創新為底色的發展道路上,這家企業正以其堅定的創新定力、雄厚的創新實力和巨大的創新潛力,擔當起引領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重任。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