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2:00:19
佇立在成都高新區街頭的“哪吒”
漫步“交子之環”,打卡裸眼3D大屏和天府雙塔,與“哪吒”浪漫邂逅;走進交子書院,觀賞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幕后創作展,近距離感受光影藝術與文化交融的魅力……
七月伊始,5位來自希臘的網絡達人在成都高新區交子大道街頭,沉浸式體驗了一系列充滿科技感和創造力的文旅新場景。“這個地方在夜晚散發著迷人的氣息,燈光也很美,大家都很享受這里的舒適氛圍。”希臘姑娘埃里尼如是說。
今年以來,隨著我國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落實,越來越多外國游客遠道而來,實地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而不久前剛剛入選“2025全球100經典目的地”的成都,尤其吸引著全世界游客的目光。
6月17日,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召開,明確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落實省委全會精神,成都聚焦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發力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成都科技與產業的重要承載地,成都高新區正立足自身優勢,在“文旅+文創”“文旅+科技”“文旅+賽事”等方面精準發力,推出文旅消費新場景,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高新范式。
6月30日,2025上半年最火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正式下映,全球總票房超159億元,排名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
這部由成都高新區企業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制作的影片,不僅在大銀幕上為觀眾帶來了視聽盛宴,也讓企業所在地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成為了現實生活中市民游客的新晉打卡地。今年以來,各地影迷紛至沓來,在可可豆動畫公司門外、園區內布置的哪吒雕像前合影留念,形成了從影視IP到文旅打卡的現象級聯動。
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
這種“跟著電影去旅行”的新風尚背后,展現出成都高新區數字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對文旅融合的“助攻”。
近年來,數字文創技術成為文旅產業提質升級的強大助推器。從“云游”北京中軸線到AI修復三星堆文物,越來越多的數字文創技術為文旅產業帶來更強的沉浸感,豐富了文旅供給。
今年5月,同樣位于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的成都靈澤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區舉辦了“《明末:淵虛之羽》游戲試玩會·成都站”活動,吸引全國游戲KOL、海外青年代表、市民游客等各界人士參與。其中,不少玩家專程從全國各地趕來體驗,并在活動后安排了成都當地的旅游行程。
《明末:淵虛之羽》是靈澤科技歷時6年獨立研發的一款基于巴蜀文化背景的3A單機游戲,將于今年7月24日全球全平臺上線。而類似去年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帶來的“游戲+文旅”聯動的盛況,也有望再度上演。
試玩會現場排起長龍
如今,數字文創使文旅產業從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成為成都高新區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核心引擎。據了解,作為中國(成都)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都高新區數字文創產業規模超千億元,引進培育相關企業6000余家,擁有162家規上企業,已形成了包括《哪吒》《王者榮耀》《遮天》《軒轅劍》等在內的數字文創“IP天團”。
數字文創,本質是科技的文化表達形式。不同于山清水秀的傳統旅游勝地,成都高新區要打好文旅融合這張牌,最強大的資源稟賦是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的硬核科技實力。
今年5月,成都高新3D哪吒視頻在交子大道悠方3D大屏等成都地標迎來全球首秀,震撼的視覺效果讓路人沉浸其中。不遠處,由南、北兩棟218米超高層塔樓構成的天府雙塔熠熠生輝,其外立面金屬框架采用京東方全球領先的顯示技術,在52000平方米的屏幕上實現800萬像素點的高清顯示,各種主題的光影秀科技感與時尚感交融,成為游客來成都必打卡之地。
“哪吒”登上3D大屏和天府雙塔
這種視覺奇觀之下,是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其融合的關鍵在于不是簡單給文化披上科技外衣,而是讓技術成為解碼文化基因的工具,把靜態景觀變成可參與、可交互、可傳播的沉浸式體驗。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成都高新區的新川創新科技園。
今年4月,成都高新區發布政府投資項目“科技篇”政策,創新政府投資項目科技應用場景“全周期管理”機制,并宣布將位于新川創新科技園的新川博物館項目作為政策首個試點。
“我們將以新川博物館為試點,探索‘科技文博’深度融合新路徑,打造彰顯城市科創精神的文化新地標,今年將抓緊策劃。”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為突破傳統博物館“靜態陳列、單向灌輸”的模式局限,以“科技+考古+文博”定位,新川博物館將探索打造為貫古通今、面向未來的全新型博物館,創新構建“3+N”展陳體系,包括古代科技文明常設展、考古科技探索展、沉浸考古體驗空間及多個臨時主題展覽,融合AR/VR等前沿技術,設計科普研學課程,打造集展覽、互動、教育于一體的文博科技新高地。
新川博物館效果圖
顯而易見的是,借助于“科技+”,從前單向度的游覽體驗,增加了互動性與趣味性;從前復雜抽象的文化呈現,轉化為可觀可感的圖像符號,既降低了文化認知和普及的門檻,又拉近了游客與文旅場地的心理距離。
當文化的“軟實力”與科技的“硬功夫”持續發生核聚變,在成都高新區,前沿技術正通過文旅場景找到商業化落地的新土壤。
文旅業內人士有一個共識——“得場景者得天下”。
不同于過去“走馬觀花”“下馬賞花”,如今許多游客更愿意在精心構筑的“場景”中“養馬種花”。所以,無論是科技賦能,還是文創助力,終極目標都是要強化城市場景營造,培育文旅消費新動能。
當前,成都高新區正以場景創新為核心,聚焦“AI+”“賽事+”“音樂+”等更多領域,構建高黏性文旅消費新生態。同時結合暑期、成都世運會等機遇,加快打造文旅形象展示窗口,讓更多“興趣流量、粉絲流量”沉淀為“消費留量”。
例如,作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鐵像寺水街采用新中式古典建筑風格,融合院落、古塔、古橋、牌坊、亭臺水榭、川西林盤等傳統天府文化景觀元素,創新打造“長在公園里的商業新形態”,成為成都高新區打造國際化消費新場景的縮影。
鐵像寺水街
以“首店經濟+場景創新”為招牌特色,鐵像寺水街成功吸引眾多區域首店搶灘登陸。據統計,鐵像寺水街二期目前已引入品牌75個,涵蓋33個首店品牌,一線品牌覆蓋率達20%。
又如,今年5月,2025國際籃聯三人籃球成都大師賽及女子系列賽在成都高新區打響。以賽事為驅動,成都高新區以交子大道音樂廣場為核心,打造了集觀賽、消費、互動于一體的體育消費新場景。賽場旁的交子市集匯聚了幾十家本土商戶,合作品牌帶來大師賽周邊產品,環繞賽場的多個品牌快閃店形成商業矩陣,多元業態單日消費轉化突破數十萬元。
在8月即將舉行的成都世運會上,成都高新區的高新體育中心、桂溪生態公園將承擔武術、力量舉、壁球、短柄墻球、飛盤(擲準)等項目。屆時,成都高新區也將推出一系列豐富的世運體驗場景,為暑期文旅消費注入賽事動能。
此外,成都高新區還通過高水平運營高新圖書館新館、高新體育中心、中演大劇院、成都金融城演藝中心、中國—歐洲中心云端音樂廳等文體設施,積極打造文旅消費新亮點。
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成都高新區預計實現國內旅游人次460.37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49.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0%、5.20%。當場景創新重塑消費生態,成都高新區文旅融合發展的未來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文/張震(本文圖片均為成都高新區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