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02 20:53:55
每經編輯|段煉
當前,基孔肯雅熱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8月2日,佛山市衛生健康局通報,8月1日,佛山市新增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333例,其中禪城區39例、南海區32例、順德區258例、高明區1例、三水區3例。
此前,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應急預案,佛山市人民政府7月29日結合當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形勢,決定啟動佛山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級響應。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其中Ⅲ級響應意味著影響范圍較大,但尚未達到全國性或極其嚴重的程度,通常由省級政府主導應對,要求加強病例監測、資源調配以及公眾防護等措施。
根據佛山市各區的通報,截至7月31日,佛山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超過6000例。根據此前廣東省疾控局的通報,廣州、陽江、湛江等超過10個市有確診病例報告。
此外,據央視新聞,香港發現首例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患者為12歲男童。
人群對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
人感染病毒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據央視新聞報道,為進一步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做好基孔肯雅熱醫療救治工作,提高規范化、同質化診療水平,在2008年發布的基孔肯雅熱診斷和治療方案基礎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7月31日發布了《基孔肯雅熱診療方案(2025年版)》。
《診療方案》指出,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感染引起,經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
臨床以發熱、關節痛、皮疹為主要特征。
基孔肯雅熱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流行,流行范圍呈持續擴大趨勢。
《診療方案》介紹,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基孔肯雅熱的本地傳播。我國白紋伊蚊分布范圍廣泛,適合病毒快速傳播的蚊媒活躍期長,存在“輸入性病例—本地傳播流行”模式。2010—2019年,我國發生4起基孔肯雅熱境外輸入繼發本地病例,其中2010年廣東東莞、2019年云南瑞麗發生聚集性疫情。2025年7月,廣東佛山發生境外輸入繼發聚集性疫情。
《診療方案》介紹,基孔肯雅熱的傳染源包括:基孔肯雅熱急性期患者、隱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大多數患者在發病當天至發病后7天內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攜帶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主要為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傳播。可發生母嬰傳播。罕見情況下可經輸血或接觸患者血液傳播。人群對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為1到12天,常為3到7天。
急性起病,發熱以中低熱為主,部分患者可為高熱,可伴畏寒、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惡心、嘔吐等。
關節痛為基孔肯雅熱的顯著特征,常在24—48小時內出現多個關節疼痛,主要累及遠端小關節,如踝、指、腕和趾關節等。
絕大多數患者的關節疼痛及僵硬狀態在發病數天內恢復,部分患者關節疼痛和僵硬可超過12周,有的甚至持續18個月以上,個別患者遺留關節功能損害。
基孔肯雅熱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目前我國尚無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預防主要措施包括:
及時清除蚊蟲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
個人應使用蚊香、驅避劑、蚊帳等方式驅蚊、滅蚊和防蚊;
前往基孔肯雅熱流行區的旅行者要提高防范意識,防止在境外感染基孔肯雅熱。
蚊媒傳播潛伏期復雜
較難預判何時達峰
從佛山首次發現本次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到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那么隨著疫情的波動,很多人關心,我們如何推測疫情的走向?又能否判斷這波疫情什么時候達峰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氣候變化與健康全球聯盟主席 劉起勇:由于病毒在蚊子體內需要繁殖發育,再繁殖擴增,到唾液腺以后才有傳播力,這個就是外潛伏期。再加上(人感染后)的潛伏期,所以它要比我們一般的傳染病復雜一些。在判定它的流行、達峰等方面會相對比較困難一些,在控制的時候也會出現一個滯后的現象。
但是只要我們是按照蚊媒傳染病防控的策略和措施加強防控,我們還是基本能夠來判定的。
北方出現白紋伊蚊
但傳播風險相對較低
最近,有些北方省份的網友也發現了黑白花的白紋伊蚊,那么目前這種可以傳染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的蚊子在我國分布的情況如何?相應的傳播風險如何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氣候變化與健康全球聯盟主席 劉起勇:由于氣候變化,尤其是氣候變暖驅動它向北擴散。在我們國家,目前我們25個省(份)和港、澳、臺,(分布)范圍相當廣泛。
有了白紋伊蚊,那就有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傳播的風險,當然北方地區的風險要比南方低。要有警覺性,但沒有必要緊張,因為現在公共衛生的一些措施都比較到位,尤其是北方地區傳播的風險相對較低。但針對夏季蚊媒傳染病的風險,還是應該加強防蚊,還有清積水、滅蚊蟲,盡量把風險降到最低。
使用香囊、艾草等
無法保證驅蚊效果
還有不少網友分享了一些土方法來驅蚊,比如在家里用艾草、中草藥香囊,或者種植相應的植物,那么這些方法能不能達成驅蚊效果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氣候變化與健康全球聯盟主席 劉起勇:類似這些東西有一定的驅避效果,但是都沒有保障。我們做過大量的這種實驗,在實驗室里用比較標準的方法去測定,確確實實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說你被蚊子叮了100個包,用了它后可能你就(被叮)60個包了。
被叮咬后冷敷和外部消毒
不能阻斷病毒感染
被伊蚊叮咬存在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風險,如果萬一被叮咬,有沒有什么方法避免感染呢?比如冷敷,或者外部涂抹酒精的方法能阻止感染基孔肯雅熱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氣候變化與健康全球聯盟主席 劉起勇:因為已經被叮了以后,病毒可能已經進入你的血液,它會進行(血液)循環。比如冷敷只能對減緩它的循環速度可能有一點作用,一般是很難阻斷的。針對這個蚊媒傳染病,我們就是加強防護,盡量不要被蚊蟲叮咬。
“放魚防蚊”
需根據蚊子種類有所區別
防蚊滅蚊是防控基孔肯雅熱疫情的重要手段,日前,廣東各地各出奇招,比如說佛山市禪城區在當地公園投放數千條“滅蚊魚”。都放了哪些魚?投放魚苗能否達到減少蚊蟲的目呢?
最近,佛山市禪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工作人員在亞洲藝術公園人工湖部分水域累計投放4200尾魚苗,其中鰱魚4000尾、拉利毛足鱸200尾。通過魚苗在水中食用蚊卵和幼蟲來達到降低蚊子密度的作用。
同時,專家提示,針對不同蚊子種類的生物防治手段需要有針對性地實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氣候變化與健康全球聯盟主席 劉起勇:釋放魚類來控制蚊蟲,這是屬于生物防治,是比較生態環保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要提倡的。當然針對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的防控,它的貢獻是有限的,因為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它的生態習性非常獨特,喜歡孳生在小型水體。那顯然很多的這種小型積水它是不適合釋放魚類的,針對不同的疾病肯定是有所區別。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趙慶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佛山市衛健局、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