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7 22:03:39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彭水萍
近期,固態電池領域頻頻取得突破,產業進程持續提速。多家固態電池巨頭在2025年三季報中表示,將加碼固態電池。與此同時,基金也在加碼對固態電池概念股的布局,狂買相關核心龍頭。尤其自10月以來,多只電池主題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獲得資金青睞,持續吸金。

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永贏新材料智選混合型基金在2025年三季報中指出,深度關注固態電池產業鏈,積極挖掘其中的投資機會。在全產業鏈的通力協作下,全固態電池技術進步明顯加速,2026年有望成為全固態電池的量產元年。
固態電池頻頻取得突破
近期,固態電池技術突破不斷傳來捷報。
據清華大學官網消息,該校化工系教授張強團隊在鋰電池聚合物電解質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為開發實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電池提供了新思路與技術支撐。在能量密度方面,當前固態電池已可達400Wh/kg~500Wh/kg,而傳統液態電池的最高容量僅在200Wh/kg~300Wh/ kg。同時,該電池在滿充狀態下順利通過針刺和120℃熱箱安全測試,未出現燃燒或爆炸現象,安全性能表現優異。相關成果已在線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有望為成熟固態電池產品的研發提供重要技術參考。
政策層面也為固態電池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日前,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固態電池關鍵裝備列為重點研制方向,使得電池板塊再度成為市場焦點。
此外,《電動汽車用全固態電池單體規格尺寸》團體標準已正式通過立項審查,被列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標準研制計劃,該標準為行業規模化落地奠定關鍵基礎。
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固態電池板塊值得長期深度布局,核心原因在于技術、政策、市場等多維度的共振與協同。從技術端來看,國內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頻繁傳出研發進展,國際上豐田、三星等巨頭也在加速布局,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長續航等關鍵指標持續提升,為新能源汽車等終端應用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政策層面,國內“雙碳”目標強化了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固態電池直接受益。國際上歐洲碳排放政策等全球性政策則倒逼車企加速電動化轉型,加大固態電池采購力度,形成全球協同效應。
多家巨頭強調加碼投入
2025年以來,中國鋰電池產業鏈多家上市公司在固態電池領域紛紛取得突破性進展。
10月23日,欣旺達在“2025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大會”上宣布推出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態電池“欣·碧霄”,引發行業廣泛關注。據悉,該電池能量密度高達400Wh/kg,較主流液態電池提升超過30%,且低溫性能同樣優異。此外,欣旺達預計在2025年底建成0.2GWh聚合物固態電芯中試線,為固態電池大規模量產和商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國軒高科在2025年三季報中特別強調了固態電池的進展。國軒高科在財報中提到,公司正通過多種渠道融資,以支持固態電池等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國軒高科在電話會議中表示,首條全固態中試線已正式貫通,旗下金石全固態電池目前處于中試量產階段,同時已啟動2GWh量產線的設計工作。目前,公司已建成首條全固態電池實驗線,正在推進產能達12GWh的準固態電池量產線建設。
寧德時代的2025年三季報則展現出強勁的經營實力與研發投入。在固態電池研發方面,寧德時代的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研發團隊已擴大至1200人,公布的20Ah樣品能量密度達到450Wh/kg,在-30℃低溫環境下的放電效率為85%;合肥中試線于2025年5月投產,計劃到2027年實現小批量生產。產能布局上,寧德時代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年產能超過400GWh,計劃在2025~2027年逐步將部分傳統產線改造為固態電池生產線。
億緯鋰能的固態電池進展也值得關注。9月3日,億緯鋰能宣布其全固態電池量產基地在成都正式揭牌,“龍泉二號”全固態電池成功下線。該電池能量密度達300Wh/kg,體積能量密度為700Wh/L。從2025年三季報來看,億緯鋰能計劃在四季度推出下一代產品,并于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生產工藝突破。目前,億緯鋰能成都固態電池研究院量產基地已正式揭牌,全面投產后年產能近50萬顆電芯,公司計劃首先在消費電子和特種設備領域推廣其全固態電池產品。
對于固態電池行業競爭格局,陳興文指出,從市場層面來看,固態電池正處于產業爆發前期,A股市場概念板塊熱度高漲,投資者關注度攀升,形成資金持續涌入的正向循環;下游應用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迅猛,固態電池憑借性能優勢契合車企需求,帶動滲透率逐步提升;上游材料需求增長刺激產能擴張,中游制造工藝改進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下游應用則從車用延伸至儲能、消費電子領域,進一步拓寬市場邊界。“我們預測,2027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0億元,5年復合增長率超60%。”
概念板塊持續受到追捧
憑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優勢,固態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這也推動A股市場固態電池概念板塊持續受到追捧。
例如,億緯鋰能2025年以來股價漲幅超66%;上海洗霸依托與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合作,推進固態電池粉體先進材料工業化標準線設計及試產工作,2025年以來股價漲幅超過240%。
固態電池概念股的強勢表現也引來不少基金重倉布局。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嘉實碳中和主題混合A、南方中證電池主題指數A、大成中證電池主題A、永贏新材料智選混合等相關主題基金,普遍重倉固態電池概念股。
比如,永贏新材料智選混合在2025年三季報中明確表示,該基金深度關注固態電池產業鏈,積極挖掘其中的投資機會。其觀點認為,在全產業鏈的通力合作下,全固態電池技術進步明顯加速,2026年有望成為全固態電池量產元年。從該基金2025年三季報重倉個股來看,當升科技、杭可科技、道氏技術、國軒高科等固態電池產業鏈公司均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資金借道相關ETF積極布局固態電池的跡象也十分明顯。2025年以來,多只跟蹤固態電池相關概念的ETF產品交易活躍,尤其10月以來,多只電池主題ETF獲得資金青睞。其中,廣發國證新能源車電池 ETF(159755)表現尤為突出,該基金跟蹤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成分股覆蓋固態電池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固態電池含量較高。截至10月24日,該ETF年內漲幅已超60%。從持倉來看,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涵蓋多只固態電池龍頭股,且在2025年三季度新進持有億緯鋰能1377.23萬股、國軒高科1179.94萬股。
在投資策略方面,陳興文建議,國內投資者可聚焦固態電池產業鏈核心環節,如固態電解質材料研發、電池制造工藝突破等領域,重點關注技術領先、與下游車企合作緊密的企業,同時布局新能源車企,把握固態電池應用帶來的整車性能提升與市場份額增長機遇。
陳興文總結道:“長期來看,固態電池技術仍在持續迭代,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標有望進一步突破,為長期應用提供支撐。固態電池賽道兼具爆發力與持久性,是值得深度布局與長期關注的黃金賽道。”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