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13:39:50
10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2025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發布,成都入選“2024—2025年度創新城市”,并獲“公共服務優化”“權益保護健全”兩項創新城市。成都通過“進解優促”服務企業,擦亮“有需必應、無事不擾”品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經濟發展向好。未來,成都將推動營商環境迭代升級,打造現代化人民城市。
每經記者|楊煜 每經編輯|魏文藝
10月28日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2025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報告》基于六維度指標體系推出“2024—2025年度創新城市”,成都成功入選。
成都做對了什么?《報告》指出,從精準對接企業發展需求、靶向破解經營堵點難點,到做優要素保障供給、賦能產業生態協同發展,成都通過深入開展“進解優促”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著力擦亮“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服務品牌。
一流的營商環境生長出持續向好的經濟態勢。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市涉稅市場主體活躍向好,達215.64萬戶,同比增長13.6%;民營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民間投資增長6.7%。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成都這片發展的沃土上,拔節生長、開花結果。

圖片來源:成都發布
《報告》觀測指標包括市場機制改革、創新要素完善、對外開放提升、監管機制創新、公共服務優化和權益保護健全等六大維度,并分別推出各維度創新城市。其中,成都同時入選了“公共服務優化”“權益保護健全”兩個維度的創新城市。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對話》欄目制片人、《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項目負責人齊文星表示,今年無論是從數據采集樣本還是市場主體評價來看,成都市在營商環境創新中表現出諸多亮點,尤其在制度創新、企業服務創新等方面成效顯著。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直接,也最有發言權。《報告》顯示,從企業感受度來看,成都市在對外開放提升、公共服務優化方面滿意度較高。
在對外開放提升方面,成都市便捷高效的對外投資服務獲得高度認可。此外,在服務貿易方面,成都市專業服務機構(如法律、會計、咨詢等)的國際化視野和服務能力獲得高度評價,能夠為企業提供專業支持。在公共服務優化方面,針對政務服務優化,成都市在“最多跑一次”有效落實以及審批服務效能提升等方面獲得高度肯定。
“成都是一個宜居宜業的國際化城市,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在成都發展得非常有活力。”在齊文星看來,成都下一步可以著力為年輕人和青年創業者提供更多精細化、更具個性化的營商服務,讓所有創業就業群體能夠更好地在成都安家落戶和扎根發展。
成都“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這份活力,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更源于企業發展的蓬勃生機。
成都將企業的“幸福指數”作為衡量營商環境的重要標尺,通過一系列有溫度、見實效的舉措,讓“像成都人一樣生活”的閑適安逸,與“在成都辦企業”的安心順意,共同構成城市幸福的一體兩面。
此次入選的創新案例《成都開展“進解優促”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新實踐》,聚焦助企紓困解難常態化服務,以“進萬企”為方法、“解難題”為措施、“優環境”為保障、“促發展”為目的,堅持“用戶”思維,與企業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制度化安排固化創新機制,持續優化升級服務舉措。
據介紹,通過開展“進解優促”工作,成都市政府累計走訪服務企業15.9萬戶,收集問題訴求4.19萬個,拿出真招實招為企業協調解決問題4.16萬件,持續擦亮“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品牌。
伴隨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創新,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更加充沛,創新創業、拼搏奮斗的活力進一步激發。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6.3%,連續4個季度回升向好,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高于全省0.6個百分點。
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局面進一步形成,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外貿進出口總額等重點指標增速均保持高于全國全省、領先國內重點城市的態勢。今年上半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高于全國0.5個、全省0.2個百分點,增速居十大經濟大市第一位。
成都高新區夜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鞏固營商環境創新成效,更需做好頂層設計。成都始終站在企業視角推動服務變革,將政府的自我革新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根本動力,常態化推動政策迭代升級。
為推動企業服務更加聚焦,精準賦能產業發展,成都以“圈鏈思維”為引領,聚焦重點產業鏈,升級“每周有鏈長接待、每天有局長坐班”服務機制,面對面聽取意見、實打實解決問題,實現對企業的全周期陪伴、全要素響應。
例如,“零門檻”照單全收企業問題訴求。通過線上渠道公開發布每周鏈長專場活動預告,做到報名企業“一個都不能少”,企業訴求“照單全收”,確保企業訴求原汁原味和廣泛覆蓋。
其次,“零距離”營造敞開式交流場景。突破傳統會場布局,精準設置“產業生態圓桌”,定制化安排市級部門、投資機構、行業協會等同桌入座,實現“問題當場商議、資源當場對接”。
同時,配套打造“1+7+365”鏈式護航體系。以每周鏈長專場活動為起點,配套為期7天的“局長坐班”產業鏈“攻堅周”,同步構建全年365天常態化“陪伴式服務”,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實現服務“不打烊”、響應“零時差”,真正與企業并肩前行、共謀發展。
近年來,成都聚焦企業生命全周期,深入推進政務、要素、市場、創新“四大環境”建設,全力為企業拓市場、降成本、搭平臺、給場景,完成了營商環境建設既定目標,創新生態呈現“高活力”,經濟發展呈現“高質量”,產業發展呈現“高韌性”特征。
面向“十五五”,成都將加快建設更具活力和幸福感的現代化人民城市,進一步提質打造產業生態,以激發要素市場活力為重點,推動營商環境從“便捷服務”向“生態賦能”迭代升級,讓成都不僅是宜居宜游的幸福之城,更是宜商宜業的創新沃土。
封面圖片來源:成都發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