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19:27:26
11月20日,聯想集團披露2025/26財年第二財季業績,營收同比增15%,凈利潤同比增25%,首次披露AI相關收入,占總體近三成,AI PC出貨量占PC出貨量33%。楊元慶不認可“AI泡沫”說法,預計PC市場明年有5%至10%增長,并透露明年1月將推個人超級智能體。面對零部件短缺漲價,他表示有信心。
每經記者|楊卉 每經編輯|廖丹
11月20日,聯想集團(HK00992,股價9.72港元,市值1206億港元)披露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2025/26財年第二財季業績:當季營收同比增長15%至人民幣1464億元,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5%至36.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聯想集團首次披露了人工智能的相關收入。
根據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線上業績說明會上的說法,該公司AI相關收入已占總體收入的近三成,AI PC出貨量已占聯想PC出貨量的33%。
楊元慶表示,他并不認可“AI泡沫”的說法。在他看來,AI已經不僅是大語言模型,更涉及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多個領域。
從聯想集團的三大主營業務來看,包括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及其他智能設備在內的IDG(智能設備業務)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081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AI設備收入占比近四成。
近期,PC市場出現回暖現象。IDC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傳統PC市場出貨量達到7590萬臺,同比增長9.4%。談及明年的PC市場,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同日的業績說明會上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采訪。
楊元慶直言,Windows 10帶動的全球范圍內的PC更新尚未完全結束。“我們估計至少還要延續幾個季度。這當然是支撐PC市場成長的一個因素,但我們認為更重要的因素還是人工智能電腦(AI PC)。”楊元慶稱,在上述因素帶動下,預計未來PC市場仍有增長空間。“我們認為,(明年)5%到10%的增長是可以期待的。”
值得關注的是,11月以來,存儲等零部件需求加大,但供應短缺,導致價格持續上漲。不少科技巨頭預警,稱將影響智能手機及PC產品的價格。對此,楊元慶回應稱,預計短缺和價格上漲不會是一個短期現象,明年或都將是這一狀態。不過,楊元慶也提到,公司與一些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商簽有長期合作,可保障明年的供應以及有競爭力的成本。楊元慶稱,對下兩個季度非常有信心,不會因為零部件價格上升影響公司毛利率及凈利潤。
聯想集團方面還透露,市場正在出現更明確的備貨與結構升級信號,成本端的變化增強了客戶“前置采購”意愿,帶動下游渠道積極補庫,行業普遍的漲價預期也有望推動廠商整體采取更協調的價格上調策略,以對沖組件成本的階段性壓力。

圖片來源:線上業績說明會截圖
其余業務方面,報告期內聯想集團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實現營收近300億元,同比增長24%;SSG(方案服務業務)仍是集團三大業務中利潤率最高的部分,營收同比增長近20%。楊元慶還在全員郵件中稱,項目與解決方案服務業務及運維服務業務合計在SSG整體營收中的占比提升到了近60%。
與此前不同的是,聯想集團首次披露了人工智能相關收入。據介紹,報告期內,聯想集團包括AI PC、AI手機、AI服務器及基礎設施、AI解決方案和服務等業務在內的人工智能相關營收達到了總營收的近三成,同比增長13個百分點。其中,AI PC出貨量已占聯想PC出貨量的33%。
至于近期業內熱議的“AI泡沫”,楊元慶并不這樣認為。“對于所謂的AI泡沫,我們的看法是任何創新初期,的確會看到比較大的投資以及激烈的競爭。有些地方可能產生一些泡沫,是難以避免的。從AI總體方向來看,我們認為它絕對不會是泡沫。”
硬幣的另一面,在業內對“AI泡沫”爭論不休的同時,OpenAI、英偉達等科技巨頭之間的合作與資本聯動日益頻繁。不少聲音認為,云廠商或將繼續擴大資本開支。
“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其實是由大語言模型開始催生的,它首先催生了巨大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需求,一些基于GPU的云基礎設施;提供了以訓練為主的大規模AI算力,算力是爆發式增長。”楊元慶表示。
楊元慶稱,隨著大語言模型日益廣泛地使用,AI已經不僅是大語言模型,更涉及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多個領域,其普惠化和深入應用才剛剛開始。“我們相信AI需求將會增長,而且這個增長將持續。”楊元慶還透露,明年1月,聯想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出個人超級智能體,能協同各類可穿戴與環境感知設備,還能調度各種便攜式設備和個人可信計算中樞,持續學習用戶習慣、預測用戶意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