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房產

每經網首頁 > 房產 > 正文

降價賣房低價拿地 中海地產“倒差價”賺錢

2012-03-15 01:41:5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86%的土地儲備購于土地價格最高的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目前已多次在全國各地刮起降價風的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在低價土地儲備消耗殆盡之時,是否還會像去年那樣繼續降價銷售?

答案也許是肯定的。對中海來說,在股市中常常被老股民使用的“倒差價”游戲(在股價下跌時割肉賣出后,以更低的價格買入來止虧甚至賺錢)正被中海運用于樓市。

或為主動降價

臺灣元大證券3月12日的一份報告指出,中海去年下半年的平均銷售價格較上半年下調18.3%,同時又以比前一年低32%的價格買地,購得土地可開發建筑面積較前一年增加了54%。

上述做法也許能解開中海在凈借貸比率跌至31%后仍然選擇降價的疑惑。對中海這樣的開發商來說,降價也許也能賺錢。

接近中海的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中海更多是適應市場需要的主動降價。

早在去年5月,當整個市場還處于價格調整前夜時,中海旗下的深圳中海康城國際、中海塞納時光等項目已經著手調整價格。上述兩個樓盤拿出千套比市價低近3000元/平方米的“限價房”降價清貨,引來近5000名買家搶購。

7月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多個項目也紛紛跟進,優惠最高達到七折,成為上述城市領跌樓盤,啟動了當地樓市的價格戰。

去年年底,中海和世茂合作的杭州寰宇天下項目小戶型房源開出了20000元/平方米的團購價,而此前開盤的最低價是21000元/平方米。

令人疑惑的是,中海去年下半年后的降價與企業的資金壓力關系似乎并不大。截至去年6月30日,中海地產的凈負債比僅為38.5%,遠遠低于其他房地產企業;其年底的凈負債比更被預計將降至31%,是所有內地開發商中最低的。

根據中原地產的統計,中海地產現有的土地儲備中,有86%購于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而這一時段正是土地價格持續走高,高價“地王”連續誕生的時間段。

中海降價的可持續性由此被質疑:當2009年以前購入的低價地被消耗殆盡時,中海還會繼續此前的降價策略嗎?今年中海將靠哪些項目來實現業績目標?對于這些疑問,中海地方面未作回應。

回款買低價地

答案也許并不復雜。中海地產的在房價上所作出的“犧牲”,在土地市場得到了足夠的補償。

中海選擇降價銷售的都是前期低價購買土地的項目,而降價銷售所得的資金并不僅僅用于降價凈貸比,還會用來買入更多低價的土地儲備,這些土地儲備成為中海的利潤來源。

以中海在上海大幅降價銷售的中海御景熙岸為例,雖然項目售價由上半年的22000元/平方米左右下調至去年10月份后的16000~17000元/平方米,但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發布的上海市建設項目信息顯示,中海御景熙岸的投入成本約7357.07元/平方米。

御景熙岸的大幅降價讓中海在10月僅出售55.9萬平方米就獲得了超過60億元的銷售額。去年11月以后,中海和旗下的中海宏洋只以不到40億元的代價,就獲得了超過230萬平方米的可開發面積。

對中海來說,降價賣房,再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土地,是筆很劃算的生意。元大證券評論認為,高賣低買的策略顯示公司管理層在波動市場環境下的“高度自律和經驗豐富”。

由于適時降價買房,并購入了低成本的土地資源,中海地產2011年購買的平均土地樓板價從前一年的平均3500元/平方米下調至2395元/平方米,相當于每平方米的土地儲備成本降低了31.57%,而且地塊多數位于廣州、西安、武漢、廈門、蘭州、寧波等一、二線城市。

上海同策咨詢機構研究總監張宏偉表示,像中海一樣“倒差價”的開發商有很多。此前,龍湖等地產商在降價銷售后,也迅速進入土地市場,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土地。他表示,以目前樓市的行情,開發商只需要作出15%~20%的價格調整,就可以迅速套現。而在土地市場零溢價的情況下,眼下恰是最好的出手時機,“倒差價”是很正常的策略。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一組數據也顯示,2011年全國住宅均價為5010.75元/平方米,同比上漲6%;土地成交樓面均價為1056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7%。

是否繼續降價成謎

“倒差價”的做法雖然從長遠來看能給企業帶來不錯的利潤,但短期內卻有可能影響到中海的賬面業績。只不過,中海地產嚴格的成本控制,可以把降價對利潤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元大證券預計,未來幾年中海地產的土地成本將趨于穩定,維持在總成本的33%~34%間,建設成本和基礎設施成本則占總成本的66%~67%。

在成本相對較低的情況下,雖然中海去年下半年的房價有18%的下滑,今年房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但元大證券認為,中海2011年全年的毛利仍然可以達到38%,2012年和2013年仍然可以保持在36%的平均水平。

雖然中海地產有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讓降價帶來的沖擊降至最低,但中海地產會不會展開第二輪降價卻是個謎。

截至去年年底,中海已有3600多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加上今年初新購入的200多萬平方米新增土地儲備,似乎已夠未來三到五年開發,短期內,中海并不需要通過降價來換取資金買地。

但從企業的競爭策略角度,降價也許是中海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的最好做法。

去年離開中海地產的一位管理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行業的連續洗牌將給中海以更大空間,中海及其控股股東中國建筑未來有機會成為全國最大的地產商。事實上,如果加上中建地產及保障房業務,目前的中國建筑已經是行業內最大的開發商,中海在住宅市場的市場份額也已經從2010年的1.3%上升至去年的1.4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楊羚強發自上海 86%的土地儲備購于土地價格最高的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目前已多次在全國各地刮起降價風的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在低價土地儲備消耗殆盡之時,是否還會像去年那樣繼續降價銷售? 答案也許是肯定的。對中海來說,在股市中常常被老股民使用的“倒差價”游戲(在股價下跌時割肉賣出后,以更低的價格買入來止虧甚至賺錢)正被中海運用于樓市。 或為主動降價 臺灣元大證券3月12日的一份報告指出,中海去年下半年的平均銷售價格較上半年下調18.3%,同時又以比前一年低32%的價格買地,購得土地可開發建筑面積較前一年增加了54%。 上述做法也許能解開中海在凈借貸比率跌至31%后仍然選擇降價的疑惑。對中海這樣的開發商來說,降價也許也能賺錢。 接近中海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中海更多是適應市場需要的主動降價。 早在去年5月,當整個市場還處于價格調整前夜時,中海旗下的深圳中海康城國際、中海塞納時光等項目已經著手調整價格。上述兩個樓盤拿出千套比市價低近3000元/平方米的“限價房”降價清貨,引來近5000名買家搶購。 7月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多個項目也紛紛跟進,優惠最高達到七折,成為上述城市領跌樓盤,啟動了當地樓市的價格戰。 去年年底,中海和世茂合作的杭州寰宇天下項目小戶型房源開出了20000元/平方米的團購價,而此前開盤的最低價是21000元/平方米。 令人疑惑的是,中海去年下半年后的降價與企業的資金壓力關系似乎并不大。截至去年6月30日,中海地產的凈負債比僅為38.5%,遠遠低于其他房地產企業;其年底的凈負債比更被預計將降至31%,是所有內地開發商中最低的。 根據中原地產的統計,中海地產現有的土地儲備中,有86%購于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而這一時段正是土地價格持續走高,高價“地王”連續誕生的時間段。 中海降價的可持續性由此被質疑:當2009年以前購入的低價地被消耗殆盡時,中海還會繼續此前的降價策略嗎?今年中海將靠哪些項目來實現業績目標?對于這些疑問,中海地方面未作回應。 回款買低價地 答案也許并不復雜。中海地產的在房價上所作出的“犧牲”,在土地市場得到了足夠的補償。 中海選擇降價銷售的都是前期低價購買土地的項目,而降價銷售所得的資金并不僅僅用于降價凈貸比,還會用來買入更多低價的土地儲備,這些土地儲備成為中海的利潤來源。 以中海在上海大幅降價銷售的中海御景熙岸為例,雖然項目售價由上半年的22000元/平方米左右下調至去年10月份后的16000~17000元/平方米,但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發布的上海市建設項目信息顯示,中海御景熙岸的投入成本約7357.07元/平方米。 御景熙岸的大幅降價讓中海在10月僅出售55.9萬平方米就獲得了超過60億元的銷售額。去年11月以后,中海和旗下的中海宏洋只以不到40億元的代價,就獲得了超過230萬平方米的可開發面積。 對中海來說,降價賣房,再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土地,是筆很劃算的生意。元大證券評論認為,高賣低買的策略顯示公司管理層在波動市場環境下的“高度自律和經驗豐富”。 由于適時降價買房,并購入了低成本的土地資源,中海地產2011年購買的平均土地樓板價從前一年的平均3500元/平方米下調至2395元/平方米,相當于每平方米的土地儲備成本降低了31.57%,而且地塊多數位于廣州、西安、武漢、廈門、蘭州、寧波等一、二線城市。 上海同策咨詢機構研究總監張宏偉表示,像中海一樣“倒差價”的開發商有很多。此前,龍湖等地產商在降價銷售后,也迅速進入土地市場,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土地。他表示,以目前樓市的行情,開發商只需要作出15%~20%的價格調整,就可以迅速套現。而在土地市場零溢價的情況下,眼下恰是最好的出手時機,“倒差價”是很正常的策略。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一組數據也顯示,2011年全國住宅均價為5010.75元/平方米,同比上漲6%;土地成交樓面均價為1056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7%。 是否繼續降價成謎 “倒差價”的做法雖然從長遠來看能給企業帶來不錯的利潤,但短期內卻有可能影響到中海的賬面業績。只不過,中海地產嚴格的成本控制,可以把降價對利潤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元大證券預計,未來幾年中海地產的土地成本將趨于穩定,維持在總成本的33%~34%間,建設成本和基礎設施成本則占總成本的66%~67%。 在成本相對較低的情況下,雖然中海去年下半年的房價有18%的下滑,今年房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但元大證券認為,中海2011年全年的毛利仍然可以達到38%,2012年和2013年仍然可以保持在36%的平均水平。 雖然中海地產有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讓降價帶來的沖擊降至最低,但中海地產會不會展開第二輪降價卻是個謎。 截至去年年底,中海已有3600多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加上今年初新購入的200多萬平方米新增土地儲備,似乎已夠未來三到五年開發,短期內,中海并不需要通過降價來換取資金買地。 但從企業的競爭策略角度,降價也許是中海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的最好做法。 去年離開中海地產的一位管理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行業的連續洗牌將給中海以更大空間,中海及其控股股東中國建筑未來有機會成為全國最大的地產商。事實上,如果加上中建地產及保障房業務,目前的中國建筑已經是行業內最大的開發商,中海在住宅市場的市場份額也已經從2010年的1.3%上升至去年的1.46%。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一区在线官网观看 | 亚洲va不卡在线看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日韩动漫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另类图区中文字幕 |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