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9 21:17:08
上半年,在宏觀經濟承壓與疫情多點散發等因素影響下,房地產行業依舊在經歷多重考驗,行業和企業都在市場震蕩中堅韌前行。
作為行業的一員,中南建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整體市場的影響。8月29日晚,中南建設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1.3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6.2億元。但憑借多年的穩健經營及嚴格的財務紀律,公司上半年在降杠桿、保現金流方面依然取得了不錯的表現。截至上半年期末,公司有息負債余額降至511.7億元,較年初下降17.6%,年內到期公開債務僅2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48.1億元,連續5年保持正值。
翻開中南建設半年度成績單,業績喜憂參半,“韌”成為關鍵詞。面對行業深度調整的大變局,更需要保持長期戰略定力,審慎的平衡安全與風險的天平。
當下,規模及利潤增長已經不是房企追求的首要目標,如何穩住現金流“活下去”才是生存要義。對于地產企業來說,現金流就是血液般的存在,也是反映房企真實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決定房企能活多久的是經營性現金流,但今年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為正的企業鳳毛麟角。
在銷售持續低迷、融資渠道不暢的背景下,中南建設通過清晰的現金流管理思路,平衡資金壓力及運營風險,上半年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經營性現金流狀況。中報顯示,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入467.7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48.1億元,同比增加99.4%,連續5年保持正值,顯現出難得的韌性。
與此同時,中南建設“三道紅線”指標也持續改善。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凈負債率85.19%,比上年末下降7.58個百分點;扣除預收賬款后的負債率為79.10%,比上年末降低1.42個百分點;扣除受限資金后的現金短債比0.61,比年初增加1個百分點。盡管公司“三道紅線”仍處“黃檔”,但放在時下的行業環境里,不難看出其背后付出的巨大決心與努力。
降杠桿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南進一步壓降有息負債109.4億元,下降幅度17.6%,超行業平均水平。得益于長期堅持不依賴有息負債的發展模式,公司有息負債余額511.7億元,與經營規模比值繼續保持行業最低水平。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以內的有息負債合計194.9億元,比2021年末減少45.8億元。
從財務安全的角度來看,上半年末公司賬面資金163.2億元,短債償付安全能夠保障。
在降負債效果顯著的同時,中南的融資渠道進一步擴寬。有消息稱,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探討通過中債增進公司增信支持民營房企發債融資,中南建設也是試點之一。而在此前,其控股股東已與兩家AMC簽署戰略協議,預計可獲得70億元的支持。
打鐵還需自身硬。良好的現金流管控是守住企業安全經營底線的必要舉措,而在當下,保交付、保兌付也是市場普遍關注的焦點。
Wind數據顯示,2022年-2025年是房企債務兌付高峰期,其中2022年是未來四年中房企償債壓力較大的年份。但中南建設始終堅守承諾,每次都如期如約兌付。
3月,中南建設如期支付“20中南01”、“20中南02”的年度利息,兌付回售的“20中南01”,合計9.21億元;支付21中南01利息7300萬元;4月,兌付建銀6優A本息2.48億元;5月,兌付17中南01、19中南02、20中南01本息512萬元;6月,支付“20中南建設MTN001”年度利息和回售本金3.55億元;7月,兌付建銀7優A本息3.96億元,支付21中南建設MTN001年度利息6800萬元。
這一個個兌付數字背后,正是公司抗風險能力的體現。就在中報發布前三天,中南建設支付1.83億元“20中南建設MTN002”年度利息及回售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堅守公開市場承諾的同時,中南也盡全力完成對客戶的承諾,緊抓疫情緩解、市場復蘇等契機,加快推動工程項目建設,以實際行動落實“保交樓、穩民生”。
截至6月底,其房地產板塊已累計交付57個項目,共計32849套品質住宅,根據媒體統計其交付總量位居全行業TOP9,公司多個項目交付滿意度達100分;此外,建筑板塊多個重大工程穩步推進,如北京豐臺站周邊配套路網工程順利完成建設,杭州西站樞站站東疏解通道全面貫通,南京地鐵11號線商務東街站開始主體結構施工等。
事實上,項目的順利交付正是房企核心競爭力和經營能力的體現。在目前的行業大變局下,“交付力”最能檢驗房企自身是否穩健經營。對此機構普遍認為,標桿性民營房企的努力保交樓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殊為不易,它們的現金流安全、如約交付及償還債務等表現,不僅為業主帶來信心,更能提振行業信心,顯示出頭部房企的擔當與責任。
盡管行業的分化還在持續,但房地產的經濟支柱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相信隨著調控寬松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支持效果逐步顯現,民營房企的發展環境將逐步得到改善,中南建設等示范房企也有望在行業復蘇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